陈苗苗
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中学,529367
摘要:面对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在复习中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点,体悟诗歌情感,知人论世,还可以在群文阅读中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三诗歌鉴赏复习、知识框架、学习有效性
高三语文复习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难题。《考纲》提出对诗歌鉴赏的标准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能力。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让生活阅历和知识能力都有限的学生,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亦或是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领略古诗的意蕴,读懂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是十分困难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斟字酌句、翻来覆去对诗歌进行内容大意的讲解,情感主旨的梳理,手法技巧的分析,这不仅耗时长,工作量大,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在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点,体悟诗歌情感,知人论世,还可以在群文阅读中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群文阅读把主题与情境相结合,构建知识框架
古诗因其年代久远意蕴深奥的特殊性,学生很难走进古诗的情境,理解内容,体悟情感,也就谈不上准确答题。这时可以根据教学任务选择群文阅读。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即同类型诗歌)选文,让学生大量阅读同一主题诗歌,构建起知识框架。并根据主题设置情境(即情感分类),让学生明白同一主题的诗歌是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仔细分辨,细细品读,走进古诗与诗人对话。诗歌鉴赏的复习的主题,不是简单地将诗歌进行分类,如思乡怀人诗、咏物诗、边塞诗之类的,而是将这些主题与情境结合构建知识框架。如边塞诗,大多主题是歌咏边塞风光,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的。在这大的主题下设置情境选文群读。根据边塞诗主旨情感创设情境:《王从军行七首·其四》《雁门太守行》此类表现的是战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使至塞上》《马诗》中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赞美祖国河山;还有《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陇西行》之类批评边将无能,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等。根据诗歌主体对象创设情境:从将领的角度,建功立业豪情壮志;从士兵的角度:思念家乡,生活艰辛,报国信念。学生在大量群文的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住了边塞诗的意象特征,情感主旨和艺术风格以及考点的设置,整个关于边塞诗知识框架就建构起来了。举一反三,在面对其他主题诗歌的鉴赏是,学生可以地根据主题、情境特点对诗歌进行鉴赏。通过群文阅读,学生领略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相同类型诗歌情感的不同,风格的差异,与诗人进行对话,构建起知识框架,提升鉴赏能力,提高答题能力。
二、群文阅读将诗人与经历相结合,知人论世提升鉴赏能力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离不开对作者及其生活背景生活经历的理解。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开展复习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和个人经历,选择诗歌,让学生群文阅读拓展学生阅读面和深度。比如提到杜甫,学生对他的认知一般就停留在忧国忧民,诗风沉郁,年老多病上,做题时很容易先入为主带入答案。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确实是杜甫的主要风格和形象特征,但不全面。在复习时选择杜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篇给学生群文阅读。例如《望岳》和《春望》,学生读出其风格的差异,一首意境开阔,抱负远大,一首景象凄清,风格沉郁。
在人物形象上,学生在“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里看到活泼好动的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杜甫是那么放荡不羁;《春日忆李白》《月夜》里的杜甫对家人对朋友又是那么有情有义;《江村》《诣徐卿觅果栽》里的杜甫热爱生活充满情趣。鉴赏这些群文让学生明白不同时期不同的经历会对诗人的作品产生影响,不能思维固化地认知一个诗人。要从诗歌本身入手,结合诗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对诗人和作品进行品读鉴赏,知人,知诗,更知世。如此一来,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加深了对诗人的了解,从而对整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利用群文阅读,教师与学生相合作,提升学习有效性。
高三复习阶段需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留给古诗复习的时间并不充裕。群文阅读的方式运用于教学课堂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读诗,从多角度理解诗歌,学会鉴赏。要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聆听者,被动的接收者。
1.教师是复习内容的设计者,学生是操作者。
古诗浩如烟海,每种类型诗歌数不胜数,群文阅读教学是否能达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复习什么样的内容,选什么样的古诗,从哪个角度安排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都是要由作为设计者的教师先准备好。教师选出群文定好主题,创设好情境,接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给出来的群文中找出这些诗歌的异同点,如这些诗歌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情境是否相同,描绘的意象有何特点,风格是否一致,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点。这样便能让学生阅读能力及层次逐渐深入,比较、分析、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2.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学生是体验者。
传统古诗复习都是老师把一首诗从内容到手法再到情感掰开揉碎细细地讲,教师打动自己和诗人产生了共鸣,而学生完全不能理会,只是机械记忆,做题的时候又会无从下手。在复习中运用群文阅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群文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自主操作者,但学生还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诗读懂诗,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还需要作为课堂把控者的老师根据课堂反馈的情况实时把控,正确引导。在复习诗歌时,教师把学生往正确理解的道路上引导,不需全权代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已经建立起知识框架,,对诗歌的主题内容都已经是很熟悉的,教师只需进行引导把控,让学生积极探讨,仔细分辨,细细品鉴,再配以适时点拨,多给一些时间给学生,学生慢慢地就能从群文中体悟共性,领悟情感,与诗歌与诗人产生共鸣。再配上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答题就不再是难事。
群文阅读在诗歌鉴赏复习中的运用,一方面扩大了复习课堂的容量,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了古诗复习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丰富了阅读的内容,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进行诗歌分析和解读,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理解,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把握诗歌直观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认知,提升了阅读速度和品质,提高诗歌复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应美 .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中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2、李会巧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J].学周刊,2019,(19):138.
3、贠雪梅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初探现代语文 ( 教学研究版 ),2017-04-15, 期刊
4、程达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群文阅读策略初 《教研园地》
5、葛红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