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长 职?启—基于智障学生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孙 露
[导读] 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位及相应职业技能培养的缺失,

        孙  露
        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          
        论文摘要: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位及相应职业技能培养的缺失,是当下智障学生的低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特殊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通过多渠道参与社会实践,综合提升智障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与融入社会。
        关键词:生涯规划   课程设置  量体裁衣  社会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现今智障学生的童年已经可以在自身家庭的呵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无忧无虑的度过。然而,当这些智障学生结束义务教育之后,绝大多数的智障学生将要面临能否顺利走上社会、如何安置以及就业接纳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这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提前做好谋划,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为智障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提升自我生存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有效的生涯规划是解决智障学生低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1.智障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在册智障学生有141名,近5年以来保持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见下表)。
        
        虽然目前我市的欢乐之家养老院、富润、菲达、星巴克、肯德基等企业,在招聘、规章制度等方面已经为智障学生的就业给予了充分的优惠性政策,并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但从我校近6年以来培养的3批职高类智障学生的就业情况看,能走上工作岗位,被社会企业接纳的人数仅为少数。
届别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16届    9    5    56%
2017届    9    4    44%
2018届    13    3    23%
        2.缺乏有效生涯规划是智障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因素
        毋容置疑,智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自我行为控制能力不高,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使其在科学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素养等方面与正常人有着不小的差距,是智障学生社会接纳度不高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不能基于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特长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长久性的职业专业培训,导致了特殊人力资源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3.切实的生涯规划能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就业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对智障学生而言更显重要。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能让智障学生正确分析自我,理性认识自身的条件,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生涯规划,选择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为顺利实现就业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智障学生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1.优化课程设置是开展生涯规划的基石
        基于智障学生的就业现状,特殊教育学学校必须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秉持融合教育的理念,科学评估学生个体情况,分析用人单位的刚需信息,合理调整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具体来说,学校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做到“课业”与“就业”相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以招聘单位为导向,选择其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多种技能,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职高班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生活所需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职高班开设的专业有“物业管理”,但却不同于往常的“物业管理”,而是根据现代生活丰富多元的特点开设了汽车清洁的课程。职高三一共13名学生,汽车清洁的课程一周4节。智障学生先在教室学习认识汽车的各个部分,认识各种洗车工具以及汽车清洗的流程,掌握了一些相关理论后,在这基础上,再带智障学生去实践操作。起初的实践还是一塌糊涂,虽然职高三了,但是智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通过每一堂实践课的观察,根据智障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让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最难冲洗的环节,让能力弱的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擦车工作,分工合作完成一辆车的清洁工作。
2.量体裁衣是有效开展生涯规划的关键
        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特殊教育中要合理确定每位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方向,就必须要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身心发育状况、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不仅如此,老师们还要因材施教,遵循实用性、社会性和简单易操作性等三大原则,结合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将最基础实用、最能帮助学生就业、最简单易学的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技术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复杂的工作和技术程序分为若干部分,只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段和部分技能,让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为将来他们能顺利融入社会并自食其力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本校历年开展以IEP(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研判会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每一次研判会都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寻找相关策略,由学校教导处牵头,教研组、班级任老师负责组织实施,并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班主任老师围绕学生的优势、劣势以及自身性格特点,向家长介绍个案的相关情况,本校教师根据个体分析讨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制定出学生的职业教育重点,确定其教育的侧重点与其将来职业的大致方向。以郦同学为例,该生较为活泼,待人比较热情,言语比较多,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基本能遵守学校的纪律,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对识字有较大的障碍。能主动承担班级的事物,如整理教室,打扫卫生等。根据该生的特点,本校老师和家长觉得服务清洁类工作比较适合郦同学,并且在学校的推荐下,该生在肯德基店顺利通过实习并正式上班,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3.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是践行生涯规划的有效平台
        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学校带领智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拓展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前让学生适应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以提升其职业人格(如自信心、遵规守法、诚信意识、尊老爱幼等),初步形成其职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
        许多智障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他们畏惧接触学校与家庭之外的环境,缺少与他人交流的勇气。因而此类学生缺乏在人际交往中基本的礼貌用语及日常对话技能。为了智障学生能在将来更快更好的走上社会,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16年起与本市的欢乐之家养老院展开服务式实践活动。定期的由学校老师带队至养老院,帮助学生参与实践。而学校定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智障学生在新环境中拉近与休养老人的亲近感,在日常交流中提升学生最基本的交流技能。养老院的保洁阿姨们则是智障学生的“技能老师”,保洁阿姨们给学生简单讲解,指导学生们帮助老人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打开水等一系列简单的工作。而此时的带队教师则转化为辅助学生的角色,在细节上继续帮助智障学生,让智障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练习、巩固、提升最简单的保洁技能。当然,带队老师们在实践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实践出现的问题又可以作为新的教材,这也为学生的“个体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与数据。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且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课程,又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本着促使本校智障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着眼点,有效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走进社会的教育本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