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资源”在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使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李永林
[导读] 2020年春节的新冠疫情,带给了我们许多关于生命的警醒。
        李永林
        广西岑溪市第七中学  543200
        摘要:2020年春节的新冠疫情,带给了我们许多关于生命的警醒。在战疫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不能错过这个“非常”的教育时机,给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建构时期的初中生上一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鉴于此,本文对“新冠疫情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使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冠疫情资源”;使用策略
        教育部在各个教育阶段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他们认识其重要性,从而身体力行地践行教育部对学生道德培养的要求,培育良好品行。疫情期间无论是医务人员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还是社区工作者的为民服务,或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有令即行的表现,都十分适合选作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材料,从思想观念上培养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明白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文化知识,更要学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学会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本文从明确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强化情感认同二个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探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借助抗击疫情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盲目进行开展,一定要在教学初期就设立一个教学目标,按照短期或者长期的教学计划,严格实施,不能漫无目的,一通乱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熏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学科,也是培养他们法治观念,懂得何为法有规定不可为则不为,可以说这一教学内容涉及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其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弱,不能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计划,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初期,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去一一达成,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向迁移。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师也应当实时关注学生的进度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当学生完成原定学习目标时,应当及时基于言语肯定或者赞美,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明确目标不只是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引导,比如,国家发布命令全民居家隔离后,全国人民令到即行,自觉配合国家工作居家隔离,这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疫情当前、国难当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有集体责任感,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再比如,武汉医护人员告急,全国各地医院和医疗团体积极出人、出物资、出钱,前后派出几批次的医疗救助团体驰援武汉,许多医护人员都是不顾自己的小家,以无畏的精神抗击在疫情重灾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敢于和疫情做斗争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等,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又或者是引出国家法律法规,像是《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就明确了突发事件的一些具体操作,如涉及部门、应对方案、政府工作处理、相应信息公示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和指示,强制政府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责任,按规定执行,这就是法治社会带来的好处,从这点出发,来引导学生建立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与学习目标,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行为准则规范自身行为,为做符合国家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而教师则应当以培养学生上述目标或者能力为教学原则,从学生本位思想出发,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流程和措施,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思想培养贡献自身力量,推动教学改革实施。
        二、学习抗击疫情精神,强化情感认同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用于实践,是培育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自身道德品质、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高素质学生,只具备道德认知,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也不足以成为学生自觉践行道德准则的内在动力,初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道德素养和法律法规的情感认同,利用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事迹或者疫情期间不履职尽责而被处理的宫员的案例,强化学生道德培养和法律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形成“真善美”思想,促使他们形成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并自发向美好品质靠近,赞美和模仿优良的品行,抵制不良行为。初中生心理发育不健全,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一味枯燥说教式的教学不仅不会起到预期教学效果,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抵制学习。通过强化情感认同的方式,就能让他们在教学案例中明确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抵制的,辅助后续道德情感教学活动的开展,支撑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正确是非观的形成,自觉规范自身言行。
        强化情感认同感就需要学生换位思考,假设自身就是事件主人公,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位医学工作者,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医疗用品紧缺,此时自己应当怎么做,然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对于不足之处或者不对的地方提出建议,帮助他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其他同学也在帮助他人寻找不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品格的提升,实属一举两得。还可以让他们观看一些“灾难无情人有情”的抗击新冠肺炎的视频,写一篇观后感或者心得体会,强化情感认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为后续更好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疫情期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二观,提升国家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疫情资源进行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逐渐强化他们的情感认同观念,自发用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也应当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引用疫情期间的正向事例培养学生的德行,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秋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9):12.
[2]陈维.抗疫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整合[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