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园
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完全小学 443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不同情境,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学习体验,更加专注学习语文知识。本文对如何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并以此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运用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均处在发展时期,教师倘若采用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感悟和思考语文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的内容相对复杂,学生往往不能较快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出引导性的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一步步去探索问题的窃案,进而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语文知识。
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课文的内容相对复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便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通过的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首先,教师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并且教授学生其中的生字读音。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我们称重量都是用什么来称的呢?”学生便会回答教师:“是用称。”教师又问:“本文中称的是大象,那也是用称来称的吗?”此时,学生通常会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不是用称,是用船。”教师再接着问:“那曹冲是怎样用船来称大象的呢?”由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在萌芽期,多数学生会回答不出来。教师提问后,便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这个问题。鉴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去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对学生讲:“答案就在课文中,同学们可以再去仔细读一遍。”学生便会带着疑问再次去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再单独提问学生:“某某同学,你来说一说曹冲是怎样来称大象的呢?”学生便会准确回答教师:“他是将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又在船上划上红线,之后又将大象赶下船,把石头装上,通过石头的重量来知道大象的重量的。”接下来,教师又问:“为什么知道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呢?”学生便会继续思索。此时,教师可以重新提问另一名学生,当学生回答出:“因为大象在船上时,曹冲标记了红线,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后,红线就会与水面持平。”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逐步提问,完全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并且,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也会令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更具逻辑性。
二、创设表演情境有效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十分强烈,并且喜欢模仿。基与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授课时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领会其中的涵义,增加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选材时,教师要选取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比较有鲜明对比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寓言故事等。
如,《陶罐和铁罐》的课文里,教师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同时,边讲解边让学生领会“骄傲、傲慢、谦虚、懦弱”这几词的含义,之后再让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讲:“同学们,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趣吗?”学生便会回答教师:“有趣。”教师又问:“那你们想看一看生活中的陶罐和铁罐吗?”学生出于好奇心便会高兴回答教师:“想。”之后,教师就可以先选出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
并且,要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进行对话,同时把铁罐的傲慢与陶罐谦虚的神态表演出来。当这两名学生表演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去评论表演效果,进而使学生均参与进来。然后,教师再让其他两名学生来扮演陶罐和铁罐,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热情高涨,还可以使语文的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积极去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文学作品的背景比较远,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生活阅历不足,理解和想象能力也较弱,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鉴与此,教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背景、内容,为学生创建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进而使学生深度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相关的语文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背景太过久远,学生学习起来便会较为吃力,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来帮助学生去深度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前准备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在将有关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中国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学生由于阅历有限,通常会回答:“不知道。”接着教师再问:“那圆明园你们有听说过吗?”一些学生便会回答教师:“知道。”此时,教师就可以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圆明园,以及它的毁灭。”同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准备的圆明园的视频资料及课件,当学生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并为学生创建故事情境:“1860年10月6日,英国和法国军队入侵北京,他们闯进圆明园,并把园内所有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手拿不动的,他们就用车或牲口搬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的进入到教师的故事情境中,并且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时期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故事情境巧妙结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
四、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活跃学习氛围
一些语文教师授课时,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厌学的心理,学习氛围也由此变得沉闷。基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边教学一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去吸收语文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还可以使学生较好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如,在对《花牛歌》进行教学时,教师在介绍完作者后,再分别针对其中的每一句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这部分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到是游戏,便会十分高兴的回答教师:“好啊。”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明游戏的玩法和奖励。教师说:“今天我们来玩的游戏叫做‘击鼓传花’,我这里有一个小鼓和一个纸箱,稍后,我会把‘花牛歌’中的每一句都写在纸条上并放到纸箱中,当游戏开始后,同学们便开始传递这个纸箱,停止击鼓时,纸箱在谁的手里谁就要抽一张纸条,并详细解释对应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共同玩这个游戏。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游戏中,并且在玩乐的同时,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即达到了教学目的,还为学生打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到一起,来学学生创设情境。并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完全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育的实用性探讨[J].亚太教育,2020,(2):86.
[2]李鹏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J].才智,20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