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的故事情结培养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于成琛
[导读]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着重做好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工作是关键所在

        于成琛
        盛泽实验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200
        摘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着重做好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工作是关键所在,要充分掌握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更有效的训练,有相对应的实践平台。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儿童故事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可以充分结合这样的情况,以儿童故事情结为抓手,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相对应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基于儿童故事情结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儿童故事情结 培养策略 低年级 口语表达能力 实践
引言
当前,新课改持续推进,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落实新课改要求,从根本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此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标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在实际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故事情结,以此为切入点,使其得到更行之有效的口语能力培养。具体来说,相对应的培养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听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有某种程度上的故事情结,因此,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出相对应的故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讲故事,同时,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听过之后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说出自身的想法,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创设出与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听说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在这种故事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使学生更有兴趣融入其中,在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堂课的课前布置“我们一起讲故事”这样的专题,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每个同学每天都讲一个小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形式,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认真地聆听,并且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讨论。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有效地去寻找故事,探究故事的内涵,然后通过自身生动形象的表达和口语能力的呈现,让故事更加多姿多彩,引人入胜,获得自身和同学们的认可以及欢迎。由此让学生们能够养成收集和整理故事的习惯,同时对于相关故事有更深入的感知,积极有效的表达自身的见解和想法,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创设出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培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相对应的专栏或者故事角等等,可以设立安徒生童话专栏等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进行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把握其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也可以设立“好故事共享”模式,引导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读到的好故事,然后把相关图书放到故事角位置,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大课间时间等等去阅读相应的故事书,或者没有读完可以拿回家继续阅读。由此分享不同学生所提供的故事书籍,然后让学生们精选出自身认为最优质的故事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来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演绎,这样可以体现出儿童故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多种类型的儿童故事书和安排固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相关故事内容,且不断的演绎和讨论,在无形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应用技能,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编故事,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思维能力方面更倾向于形象直观,因此可以利用画面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故事的编写,然后进行相对应的朗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针对故事图片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故事图片更有趣,更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按照自身的想法来编写相应的故事。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定的模式,让学生们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自主探究,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练习,可以从多幅画开始,多幅画所提供的内容更加丰富,相对来讲故事内容也更加完整,可积极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图片内容进行衔接,然后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少儿报刊中会看得出很多富有趣味性和童话色彩的多幅漫画或者无文字的童话故事,这些内容都是特别良好的编写故事的材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针对相关图画进行编写,然后概括出大概内容,让学生们回家针对相关故事内容进行编写,不断的练习和修改,然后润色成功之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和教师进行朗读。同时,要体现出故事的特色和思想感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朗读故事,尽可能体现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大胆的想象,同时勇于表达,声情并茂的朗读故事或者背诵下来,讲解故事内容使故事的情节更加生动,语言更加丰富,故事更有想象力。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综合技能方面也有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听声音来编故事,让学生们倾听相关声音,例如让学生们听多媒体课件中所展示的雷声、雨声、汽车的刹车声和喊叫声等等,鼓励学生们对于这个世界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展开想象力,由声音作为出发点编写相应的故事,然后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
四、用爱和鼓励引导学生们在编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和引导,通过爱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其进行编故事和讲故事,这是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语言功底比较有限,所接触的语言和编故事的语言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富有耐心和爱心,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们能够具备编故事和讲故事的信心和勇气,不气馁,在语言表达方面进一步增进,在讲故事的感染力方面进一步增强。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一些例句或者简单的句子进行模仿,教师作出示范,让学生们根据这样的示范来编写一句完整的话或者一个完整的故事,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故事,就能从根本上规避或者减少逻辑思维不清、说话没有条理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例如,可以应用关联词“先……然后……再……接着……最后……”按照层次性和时间先后顺序来理清逻辑,用“因为……所以……”交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让小学生更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进行讲故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这样能够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讲故事的胆量进一步增强,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应用技能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克服语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以让学生们用更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讲述自身所理解的故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充满热情,积极有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们的尝试以及取得的成绩,即使有些学生语不成句,或者欠缺逻辑思维,要针对性地指出不足,但是注意态度的缓和,温柔友善,用鼓励表扬的形式,让学生们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进而充分收获勇气和自信。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看出,在当前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低年级学生的故事情结,他们都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要把握这样的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融合。在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更有效的融合相关故事内容,通过创新故事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在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以培养运用能力为重点,改革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0,(9-10).
[2]刘思德,于正轮.“大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9,(12).
[3]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刘仁增.试谈口语交际的训练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