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蔡雪莲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一线城市去打拼

        蔡雪莲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官东小学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一线城市去打拼,寻找机会。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导致目前留守儿童问题严峻,县级学校的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对此引起了不少教育人士的关注。并且在教学当中发现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方面产生的问题最为严重。学习语文是学习的基础,重视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扎牢这基础之根,才能促进留守儿童以后的学习。
        本文选取了第三小学第一学段的留守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第三小学的学生均以汉语为第一语言,在语文学习中采用汉语授课,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语文教学要求进行汉语文学习。此次研究采用文献收集、线上问卷以及收集信息的方式对造成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吃力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学科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这三方面入手,紧密联系问题所在,提出培养学生兴趣习惯、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沟通指导等解决对策,进一步缓解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学习兴趣;解决对策
        
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下,城市化进程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县乡镇人口选择去大城市谋发展,实现就业,去大城市务工的趋势日趋见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二元化城乡居民户籍管理制度对务工人员来说还是有种种的限制,城市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不能满足于务工人员的需要。所以,很多乡镇上的务工人员被迫与子女实现短时间分离,这样也就有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
        通过阅览文献可以看出许多学者早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课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教育、心理健康、个体安全、监护类型、情感结构、社会困境及社会分布等几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在已有的成果同时,可以看到相关的研究也是存在问题的。比如相关概念的不清晰和片面化,缺少就某一学科的具体研究,研究内容均停留在理论层面,选择具体地区展开实际调查的并不多,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的实践性探索更是少之又少,造成了现在还依然加剧的现象。这一阶段的留守儿童均处以学习的初步阶段,学习语文是奠定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加强对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的研究,给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的教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上学期的学校实习,真实、客观的对该学段的留守儿童产生的语文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法、信息收集等方式得出了第三小学第一学段留守儿童产生的语文学习问题,对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实情况对留守儿童产生的语文学习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性对策。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可以对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素养。
一、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发放,共发放449份,收回449份,收回率为100%。其中收到留守儿童填写的数量为255份,约占总体数量的56.79%。
表1 留守儿童信息调查表
总人数449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人数    255    194
百分比    56.79%    43.21%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初步展示了喀喇沁第三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现状,通过这些现状可以体现出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提高语文素养的阻碍。以下是通过调查结果找出的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能力较弱
        根据收到的255份问卷的数据显示,识字和写字达到的程度,29名留守儿童选择完全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占总数的11.37%;132名留守儿童选择基本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占总数的51.76%;94名留守儿童选择没有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占总数的36.86%。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现在公民的必备基本素养和能力。学会拼音和掌握800个常用汉字是该学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求。然而很多留守儿童在上小学之前没有去过幼儿园或正规幼儿园,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没有受过较为完整的学习,没有基础量,没有知识储备,所以在学拼音和认识汉字方面表现出吃力的情况。在写字方面常常有很多的错别字出现,有二年级的留守儿童把学过的汉字还用拼音代替。所以留守儿童在识字、写字能力方面显得过于薄弱。(如表2)
表2 “识字和写字达到的程度”统计表
留守儿童总人数255    人数    百分比
完全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    29    11.37%
基本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    132    51.76%
没有掌握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和汉字    94    36.86%
(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弱
        根据收到的255份问卷的数据显示,沟通能力如何,142名留守儿童选择差,占总数的55.69%;63名留守儿童选择一般,占总数的24.71%;32名留守儿童选择可以,占总数的12.55%;18名留守儿童选择非常好,占总数的7.06%。
        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能和别人进行沟通。通过平常的交流中会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一言不发,即便是有不懂的也不会找老师进行解答。班级课堂小组讨论时,留守儿童想表达,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找起提问时总是嗯嗯唧唧,说不出东西来,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到语文学习讨论中来,羞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学生相比语言沟通能力极差。

(如表3)
表3 “沟通能力如何”统计表
留守儿童总人数255    人数    百分比
差    142    55.69%
一般    63    24.71%
可以    32    12.55%
非常好    18    7.06%
(三)语文阅读水平力偏低
        根据收到的255份问卷的数据显示,阅读的状态,160名留守儿童选择不喜欢,占总数的62.75%;95名留守儿童选择喜欢,占总数的37.25%。
        阅读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阅读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引发自己的所感所想,与人交流。但是在留守儿童方面,体现出的是由于词汇积累量少,在阅读中明显不够用,不能完整地读出,无法从课文或是童话故事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所以,留守儿童慢慢地对阅读丧失了兴趣。(如表4)
表4 “喜欢阅读吗”统计表
留守儿童总人数255    人数    百分比
不喜欢    160    62.75%
喜欢    95    37.25%
二、留守儿童语文学习教育对策
(一)开展帮结活动缓解家庭情感缺失
        实行代管家长制度有效缓解家庭缺失。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给到他们很好的建议,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所以,第三小学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开展了代管家长制度,为留守儿童组建学校父母,负责他们的语文学习及心理状态疏导,给他们正确的意见和指导,让他们在生活和语文学习中有更好的态度和发展。在平时生活中,领养的教师们会时常跟孩子们进行交流,许多教师在周六周日会将自己领养的留守儿童带回家里,体会家庭温暖,并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对他们进行语文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习成绩,和留守儿童们做到了真正的“父母式”感情。这种做法可以让留守儿童从心底里感受到“被爱”,增强其内心的感受力,近而在一些涉及到情感课文内容时,会有所触动,能深刻的理解及认同,更好的提升对语文课文的感受能力。同时,留守儿童深刻的感受到了学校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大大改善了内心中缺乏的安全感与自信感,慢慢的对他人能够敞开心扉,愿意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长此以往,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喜欢与别人交流,在语文课上也能慢慢的参与其中,有表达的欲望,积极发言。
        这种帮结活动的开展对喀左第三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校让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的情况下,进一步由学校父母填补了情感缺失,不仅可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温暖,而且还能对语文学习有所影响,激发留守儿童的语文感受力及表达力。
(二)打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增强课堂乐趣提升留守儿童活跃度。留守儿童受多方面影响导致在学习中压力过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教材中含有哲理性和教育性的内容,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减轻心理压力。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教他们字面含义,更要让他们学会其中的丰富内涵,让他们感同身处,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的说出来,锻炼其口才能力,消除留守儿童的不自信行为。教师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展示,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让留守儿童来进行回答,让他们参与其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回答完问题后应及时给予评价,用鼓励性或赞美性语言让留守儿童内心感受到尊重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收获感和满足感。比如在留守儿童回答问题时,如果问题答得不错,要进行语言鼓励,“回答的非常不错”这样肯定性的表扬,如果在回答问题时答不出或答错时,不要给予批评,要给他们鼓励,像“在好好思考思考,老师相信你”这样的话语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人性化,消除他们内心上的不安感,让他们在以后的提问中更愿意回答,知道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这样才能勇于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对语文学习才会更感兴趣,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能使留守儿童在身心上获得快乐感、安全感,给留守儿童更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三)利用学科特点创建精神家园
        把握学科特点创建留守儿童精神家园。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利用学科本身特点,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融入于留守儿童学习当中。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少父母双方的关心和照顾,心理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不像其他孩子可以天天和父母待在一起,享受儿童的快乐时光,所以与其他学生相比更缺失的是情感关怀。教师要充分掌握留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语文学科当中的人文性特点来充实留守儿童心理这一缺失的空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要直讲授表面的东西,更应该引领他们挖掘内在含义。比如在学习课文“我为你骄傲”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为他们创造课文情景,给予留守儿童表演的机会。留守儿童根据所处情景,在表演当中贯彻自己的感情,紧密地和文章情感联系在一起,体会文章中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及赞扬。慢慢的融入当中,使自己自觉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陶冶自己缺乏关爱的内心世界。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立足于情感关怀,用所学的文章激发感情,为留守儿童创建以书为本的精神家园,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一线城市去打拼,劳动力大规模输出。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了。第一学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接受的教育效果对今后有着很大影响。语文学习是学习的基础,重视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扎牢基础之根,儿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对以后的学习才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前大家在留守儿童方面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导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多,引导力不强,让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和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语文学习。现在我们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管理,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教学环境以及把握学科特点的方法使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方面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园园.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方法[J].知识窗,2018(10):78-78.
[2]陆定崇.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18(1):69-71.
[3]张静.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商情,2019(7):38-38.
[4]谢忠余.口语交际教学之浅见[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11):55-55.
[5]徐丽华.让摘抄越来越有效[J].小学时代:教师,2017(11):123-123.
[6]张祺,赵兴旺.把特别的爱给献给特别的他们——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问题评述[J].光彩,2017(09):15-16.
[7]一张.留守儿童[J].瞭望新闻周刊,2019(45):21.
[8]杨梅.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育研究,2017(05):22-23.
[9]郑燕鸿.浅论如何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J].中学语文,2017(03):16-17.
[10]陈培林.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J].新课程(小学),2018(0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