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玉
山东省单县实验小学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语文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课堂学习及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其认知和人生价值观还较模糊,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中,语文学习是重要的培养途径,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如何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在高效、和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上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尽管对课堂学习及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其认知和人生价值观都很模糊,四年级孩子自尊心、自我意识增强,但对外界比较敏感,自控自律能力较低;情感更加丰富,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但对事物的看法还是比较片面;一般以自己的心情和意愿随心而定,这一阶段是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做好本阶段的教育教学很重要。
语文不仅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重要手段和基础,情感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契合学生心理,让学生发自内心体验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和观点。十岁的孩子更易受师长和周围人的影响,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传授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有的老师对文章进行释义时,由于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成长特点,常常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造成老师在讲台费心的讲,学生们小动作不断,最后是机械的背诵和记忆,效率非常低。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想方设法陶冶学生情操,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对于四年级小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内容里感悟暗藏其中的情感情绪有利于丰富自己的心灵体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利用好语文这门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属于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绪、高级情绪、学习态度等的形成与发展,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关注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一、注重朗读语文文章,锲入情感寻找共鸣
语言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特征,因此教师应该侧重语文内容的朗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古诗词等都含有不同层次的语言节奏美,除此之外其中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内容更是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和分享。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内容的音律美之外,还可将内容中饱含的情绪展示出来,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体验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文章的角色,尽可能地理解主人公的处境和情绪,从而感受其中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主人公周恩来先生所处于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并介绍周恩来先生经历,“周恩来伯父感叹中华不振、目睹人围观中国妇女遭受洋人的欺负而敢怒不敢言”等事情,并引出文章主题和传递的情感。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体会里面每个人物的情绪和隐藏的追求。在朗读伯父的话“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时,要进入角色读出人物内心的无奈和愤懑;或者读周恩来先生“那又是为什么呢”时在语气和情感上表现出周恩来先生的疑惑不解;再或者读周恩来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展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决心和追求。
从每一句话中感受其中体现的情感并通过朗读将其抒发出来,由此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深刻领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升华。
二、举办小型故事会,诉说真意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举办一些小型故事会,引导学生多读、多说,从而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演讲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文章的背景、作者、主人公等多个角度来延伸,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的故事并阅读。通过了解这些故事学生从更深层次感受文章表现的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例如,在讲授完语文部编版中“故事两则”之后,举办一次“两分钟故事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寻关于扁鹊的故事、蔡恒公的故事、扁鹊治病的时代背景或者纪昌学射的其他故事,在自己自行阅读之后再进行两分钟的分享。这样的故事会活动提升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凝练和分享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故事的深刻意义。
三、课堂练笔,升华体验,内化情感
在阅读文章中总会有很多情感感悟或者想法,如果没有即时记录下来,那些情感感悟和想法只会随着时间而消逝。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随手练笔,将课堂上即时获得的情感感悟记录下来,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沉淀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凝结成自己的思想或者价值观。课堂练笔有区别于传统的写作或者读写结合,它更加注重学生对文章亮点的捕捉和情感理解,还需要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和记录下来。
比如在习作“生活万花筒”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习作要求之后,让学生随堂写作,将生活中万花般的情节记录下来并分享自己的情感感悟。或者在学习古诗词“暮江吟”时,老师古诗词详述讲解一遍,接着让学生试着对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书写出来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再比如对“秋晚的江上”的讲解之前,学生可以自行先朗读并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进行赏析和理解其中的情感。这样的课堂练笔有助于学生学习捕捉文章亮点或理解内容中作者或者角色想表达的情绪。通过一个课堂练笔,学生还可以即时将自己理解体验记录下来,加深自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让自己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得到升华并成长。
四、学做行悟一体,多学科融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涵盖了:“自然之美”、“连续观察”、“乡村生活”、“科普文”、“现代诗”、“作家笔下的动物”、“儿童成长”等,内容丰富,资源广泛,教师在讲授时要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渗透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例如,在学习《三月桃花水》前,教师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踏青,寻找春天,观察春天,还可以把美术课、综合实践课结合起来。让学生画画美丽的春天,做个风筝并和家长周末放风筝 。有的孩子跟妈妈挖荠菜,游公园等,课堂伊始先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各种体验,劳动的愉快,感受春天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优美语言,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等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情感教育这个非智力因素,将知识的传授寓于情感之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林红霞.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学周刊,2020,(11):23-24.
[2]陈瑞燕.渗透情感教育,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加精彩[J].文渊(中学版),2020,(7):97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