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 卢容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容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 重庆 4007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积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创新性思维意识的培养上。为此笔者从“教学理念”、“发散思维”、“联系生活”这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把握文章中心内容、分析段落大意,而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笔者从“转变阅读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发散思维”、“阅读联系实际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具体阐述。
一、转变阅读教学理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抛弃陈腐的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中心转移至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主动式学习氛围中参与阅读课程的教学。以此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笔者做出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教授《观潮》这一课文内容时为引导学生开动大脑进行思考,笔者以设问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笔者根据课文内容问道:“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试着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阅读,思考片刻后一位同学举手回答:“作者是按照潮来前到潮来时到后潮过后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笔者紧接着回答道:“没错,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这篇文章。”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说道:“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潮来时’大家喜欢的句子进行小组讨论并说说各自的理由。”同学们开始激烈讨论,笔者走到其中一组聆听同学们的发言,其中一位同学说道:“我选择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喜欢作者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潮来时的壮观宏阔的气势。”由此可见,教师将课堂中心转移至学生,增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方式。
二、重视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形成创新意识
        发散性思维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应从多角度展开深入分析,积极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寻求佳解决办法。创新性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是要具备发散性思维方式,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因此教师应积极找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为此笔者做出相应举措,例如:笔者教授《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时,笔者以设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并对课文进入深入分析,笔者问道:“大家看到课文题目会想到什么?”同学们思考片刻,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想知道父亲与菜园之间有怎样的故事。”紧接着另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想知道这菜园子里种什么。”笔者紧接着说道:“同学们心中有着不同的疑问,那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课文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答案。”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朗读,在结束朗读后作者继续说道:“同学们已通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心中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那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人呢?”一位同学举手回答:“从文章中‘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上山去,直到傍晚才回来。’可以看出父亲是非常勤劳的人,并且我认为由父亲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引申出父亲是个负责人的。”由此可见,教师应帮助学生思考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培养起发散性思维,从而形成创新意识。
三、阅读联系实际生活,促使拓展创新思维
        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生活教学情景,使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场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创造潜力从而拓展创新思维。为此笔者做出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教授《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带领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笔者通过三个牧童分别对幸福的定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感悟生活中的幸福并分享给大家,于是笔者说道:“同学们大致了解了三位小牧童成年后对于幸福的定义,那么同学们可以联系身边生活,自己来定义幸福并试着分享给大家。”一位同学举手说道:“我在家帮助家人做家务,为家人减轻负担,在家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是幸福的。”紧接着另一位同学举手回答:“通过对牧童幸福定义的了解,我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才会产生幸福感,因此我认为当我为保护环境献出一份微薄之力时我是幸福的。”笔者接着说道:“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了解了文章中心含义并且由此定义自己的幸福,非常棒。”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将所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也能使学生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挖掘创新潜能从而拓展创新思维。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材料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基于大量的资料,需要站在前人的经验上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给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材料基础比如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学生对医生的职业并不了解,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也无法理解,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了解各个医生这个职业,了解文章的背景,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各类医生的感人故事以及伟大事迹,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章,在有充足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从而促使创新性思维形成,后要将阅读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情景中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促使学生拓展创新性思维,以此来达到学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养成创新性思维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郝岩锋.中华少年.201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