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林晓和
[导读] 不论就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讲,语文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林晓和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二小学
        【摘要】不论就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讲,语文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小学更是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良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语文作为本国的主要文化传播科目,起着对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主要作用,我们要看重小学语文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和语句的使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汉语能力,为他们今后踏足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任务,更可看作是一种艺术行为。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仅对学生单纯的教授知识,在师生和同学之间要有一个感情互动,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一、完善课前准备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如新课程较多、教材改版等,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将课堂效果完全寄希望于与学生的随机互动,可能会在一堂课上耽误时间。对于教师来说,完善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教师认真备课
        备课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同时也需要集体备课、互相学习。所有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掌握每篇课文所要传达的真正意义,还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设计合适的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教研组集体备课,互相指导学习,概况课文的重难点,编写出对应的训练题。
2.学生课前预习
        大多数语文教师容易忽视课前预习。研究显示,缺少学生预习的课堂是不能够很好地达到高质量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在课前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查,评估预习质量,反馈预习程度,指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备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一点,对于中高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环境氛围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氛围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旨,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语文教育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激活学生语文学习探究兴趣和激情。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拉近师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

教师不妨以“心中有爱,眼中有生”的人文理念来关注学生,关怀学生,消除师生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首先,尊重学生的自由发言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理解观点,形成争先恐后的自由环境。其次,相信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多用欣赏的语言和眼光来注视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再次,多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产生共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策略。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生活体验着手,与学生一起分享叶圣陶先生的所见美景,跟着先生从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到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假山池沼的配合,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同感受叶老笔下的园林美景。这样可以丰富枯燥的课文学习,使学生能投入到课堂中。
2.结合多媒体,丰富情感
        课文描述是僵硬的,音乐能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渲染氛围。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将课文中的字句讲解清楚,还要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使学生结合课文联想出所描述的场景。音乐能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善于将音乐融入语言文字中,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本意,更深入理解课文。2.3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渴望知识、求知好学的火,如果教师能够发现这团火并点燃,那么,就能看见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的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策略。
3.创造情境
        学生是一群情感丰富、想象力丰富的青少年。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对事物的憧憬和激情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重建课文中感人、优美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教师一同感受文章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取长补短
        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实,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呈现出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问题),深入开展自主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有时,学生的拓展延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话剧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把文学作品改为话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在小组内进行故事复述,理解课文的文学性。从课堂的实效性来看,学生记得牢,巩固较好,理解深刻;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兴趣浓,热情高,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自觉主动性而创设和谐外在学习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内化生成发展。围绕任务学习探究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来优化教学策略,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然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戴雅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读写算,2020(20):121.
[2]柴爱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33+140.
[3]丁海燕.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01):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