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李婉
[导读] 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加之要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李婉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陕化小学     714000
        【摘要】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加之要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形式又引发了一场改革,但都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平面图形展示多项思维的工具,不光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其他多个领域用途也都十分广泛。小学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大胆使用思维导图的展示模式,老师更直观且有思路的讲授知识,学生更有计划的学习,感悟知识的层次和规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素养;思维导图;有效策略
        【正文】在新课标要求下,明确强调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该要求为很多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带来了方向,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素养的重要时期,应用恰当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十分关键。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式的学习,使学生的脑部思维得到开发,学生思想更活跃,学习能力更强。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为例,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后,结合小学语文的两个教学模块,来简单论述思维导图该如何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与学。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近几年演讲等方面应用较多的内容展示形式,最初由一名英国的研究者提出,又被称为树状图,脑状图等等。它是由表达者的核心主题出发通过不同的理解方向,深度,层次等进行分类,不同种类就作为不同的分支,每一分知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或者之间的区别继续分支,由此产生一种层层渐进呈放射性的二维图形。
        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因为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将思绪变成人人可见的形式的过程,本身不可见的个人思维会变得更具有操作性和条理性,也便于他人理解。
        二、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类学科,本身需要学习积累的内容就很复杂且庞大,尤其在小学学习阶段,孩子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不爱动脑,并且缺乏梳理思绪的能力。那么寻求并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将不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展示在一个直观的图像上,在每一个分支的关键信息引导下,通过线条图案等,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认知,以便早日培养成功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作为教师要先认识和明确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能完全照搬千篇一律的教学总结,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面对的学生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实施形式。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同时老师之间也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出最适合学生最有效的应用方法。下面将从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预习复习两个方面概述思维导图该如何有效应用。


        3.1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语文教学学习的核心。在阅读时,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能够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主题,并且很快区别阅读中的难点,使得原本字数很多,内容很丰富的文章内容变得思路清晰,结构清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更有条理性的记住阅读内容,进而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涵义。
        在教学角度,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阅读文本更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集中到课堂中,让他们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展开想象,进而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太阳》这篇文章,因为太阳是我们从出生以来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在教学前可以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太阳都有哪些特点,然后向同学们展示在上课前提前制作好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以太阳为中心,下一分支都是太阳的特点,像太阳的温度很大;太阳和我们距离很远;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很高;太阳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等等,接着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太阳介绍的自然科学视频,跟随视频的画面老师可以适时加入思维导图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边观看视频,边寻找太阳的特点,加深了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同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2预习复习
        每次学习或回顾一篇课文时,基本都是固定的几个方面,例如在预习时一般从认识新字开始,学会用新字组词造句,然后阅读文章理解新字词在文章段落中的意思,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故事情节,这样在预习时可以鼓励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以该课的新字为中心,用新字组词作为第一个分支,进而是造句以及在文章段落中的含义。这样将预习的内容串联起来充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可以很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中,新字“晃”huang(三生),在文章中组词“明晃晃”,原文为“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里的意思就是指花园里的花十分鲜艳,在阳光下光泽照人。
        在复习时可以将同一章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找到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联系,以共同点为中心,共同点在每一篇文章中的体现作为下一个分支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性学习长此以往,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培养出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结束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好用的工具,在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用途十分广泛,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很好的提升文字运用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将思维进步在内的多种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1]江敏婧.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9(23):122-123.
        [2]张润柳.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10-1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