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悦
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小学 四川省南部县 637300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教师愉快地教育,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以下对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快乐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快乐教育;策略探究
引言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加强教学创新力度,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融入核心素养内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指导。再者,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观念,在不断地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方式方法,助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文章将提出几点策略助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具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能够对古今中外的文章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是从日常的语文课文学习中逐渐进行积累的,能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可以在文章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取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以及隐含的内容,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不断进行文章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奋进。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或者人生具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结合自己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监督、自我反省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快乐教育策略
(一)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创设合适的语文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知识产生了求知心理,快乐语文教学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教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求知欲呢?笔者认为,学生的情绪变化是一项预测指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以及插入趣味游戏活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课本剧情小表演,让学生用心感知学习内容,理解课堂知识。
(二)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学生如果可以处在核心素养氛围浓厚、语文文化丰富的氛围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这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那么,在讲解相关的内容时,老师需要创设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详细地了解到这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一些书籍或者网络等平台搜索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圆明园在清朝时期的繁华,然后再将视角转向近现代史,得到一些启发。在课堂上,老师需要为学生详细地分析这段历史,不仅是课本内的内容,还要做到问题的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圆明园为什么会遭此浩劫?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提出这些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待小组讨论完毕后,老师需要提问学生回答。有些同学可能这样回答:“因为当时中国比较落后,容易遭受外国的侵略,更何况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吸引外国侵略者。”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这样回答:“我国圆明园中有许多奇珍异宝,外国侵略者贪得无厌,为了获取这些财富,不惜抢夺,最后放火烧了圆明园。”对于学生所回答的这些内容,能够明确看出这些学生确实做足了功课,也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些问题明确以后,老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重难点字词,同时还要让学生将一些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以便于应用在日后的写作中,助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全部提升。由此可见,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学生还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涵养个人的情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新课堂诵读方式,感知体会语言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可以看作是语言的课堂。学生阅读和感知语言,欣赏语言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诵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进行默读、朗诵、吟诵、表演式诵读。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地朗读方式,将学生自由诵读和集体诵读结合起来。面对一些古诗词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由朗诵到吟诵,在诵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面对一些儿歌和儿童诗,学生可以进行表演式诵读,因为表演需要声情并茂,需要深入理解,需要和文本建立情感联系。
(四)结合人文主题,培养思维能力
部编版教材突出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的双线组合,对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因此,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人文主题层面入手,结合教材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语言知识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学会词语选用与搭配,能够理解文章体裁特点和主题内涵。这样一来,教师就能通过语文教材内容,打开小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和分析,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理解,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五)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创新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生要掌握生字和生词的音、形、义,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但是,死板教条地积累生字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且由于缺少运用,实用效果也不强,对学生来说是“死知识”。因此,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会的字词和写作训练相结合,这是积累基础知识的目的,也是快乐语文教学的追求。如教师可以开展汉字纠错大会、方言词语搜集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摘抄好的词汇、语句和篇章。教师还可以开展名家名言仿写、改写和续写活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再全部依赖教师进行学习,不断思考,开动脑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需要不断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让学生能够不断进步。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语文教材中具有非常多的古诗文,通过对古诗的赏鉴和熏陶,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玉雄.打造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2]马瑞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陈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周亚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园,2018,11(15):101-102.
[5]刘玉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47-148.
作者简介:姓名:胡欣悦,出生日期:1995.08,性别:女,籍贯:四川省南部县,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邮编:637300,单位名称: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