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张沙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开始结合信息技术

        张沙
        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730101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开始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当下应用最为频繁的思维导图,因其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且能够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故此,本文从思维导图具备的优势分析入手,从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和文章写作教学三个层面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具体实践策略,以便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优化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1、思维导图具备的优势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的神经元较为相似,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显著的发散性及内容在之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学生所记录的流水式的笔记,不但对于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力的发挥产生了压制,且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1]。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的流水式笔记记录的各种弊端。由于思维导图中包含了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无论是学生手动绘制或者是使用网络工具绘制思维导图,其中的文字叙述以及图片的分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着极大的作用。思维导图中所包含的文字描述并非是大量的描写性文句,而是从中提炼出来的简练的词语或者是短句,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这一图形所代表的大致含义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中所运用的图形和色彩,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架构,并且思维导图的设计完全遵循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化,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深层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以一种块状的形式,将特定的知识以节点的方式进行有效连接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在深入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语文知识层次以及因果关系结构体系,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得以持续提高的有效途径。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策略
        2.1应用于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生字的积累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后续的语文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学生对生字的认知、记忆,往往都是学生跟随教师读其音,随后进行偏旁部首和笔划的理顺。这种识字教学方式,使得原本就比较单调的生字认知变得越发枯燥,现代简化的汉字,也可以通过其偏旁部首、字义等进行生动理解证明,这就需要思维导图发挥相应的作用。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强化学生新学生字的记忆,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应的生字网络,提高识字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去年的树》这一文章的时候,其中包含了“煤”和“燃”这两个火字偏旁部首的生字,教师可以将之作为出发点引领学生设计生字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火字偏旁部首的字,随后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按照抢答的规则,进行生字接龙。但生字从开始的“煤”和“燃”逐渐扩展到灭、灰、烧、烦、烛、灯等字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字的特点进行深层的思考。当学生发散自己思维进行生字特点思考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字都与“火”有着紧密的关联,比如代表火状态的燃、烧、灭,需要用火点燃的煤、烛,代表物质被火烧过之后状态的灰、烫等。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学生的识字数量会显著增加,并且对于生字的认知也会变得越发深刻。


        2.2应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学生阅读技巧、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但阅读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学,只有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才可以为接下来的问题分析、解决以及全文含义的理解奠定基础[2]。之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同样是教师将文章分析、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因为无法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导致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较为困难。通过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学和教师讲解的影响下,深刻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文章的时候,作为一篇典型的景色描写文章,其文章结构同样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表达。文章开头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分别思维导图一支分支中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对小兴安岭的简单介绍和总结。剩下的四段是中间的一级分支,是文章对各个季节小兴安岭的具体描写,这个一级分支又可以按照季节变化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的艰涩描述四个二级分支,其中每一个季节又可以分为描绘的景物、季节特点三个二级的分支,教师只需将春天这个季节的文章思维导图关键词带领学生进行补充,则可以交由学生完成剩下三个季节的思维导图关键词补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出发,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并谈论一下自己对于小兴安岭的感受。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全面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也有了极大地提高。
        2.3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
        语文的作文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好展示,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抒发的有效途径。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通常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文题目含义,并给出一篇优秀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并将其思维局限在范文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教学,不但可以带领学生真正体验文章的产生过程,并且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我的植物朋友》这一写作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作文的写作要求,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描写的植物,这就是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写作对象。在此之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如何写文章的这部分的思维导图,既然是植物朋友,必然与学生之间发过一些事情,这就是文章内容之一,同时植物本身的形状以及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内容确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发言为基础完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思维导图的写作手法补充,在思维导图成型之后,教师需要逐一进行点评,并在修改过后,让学生正式进行写作[3]。这种思维导图的写作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文章写作思维,对其文章写作水平的提高而言价值重大。
        3、总结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贴合小学语文阶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今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需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内容,针对思维导图的内容和结构做出合理调整,以此保障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建立专属的知识思维导图,进一步深化对于语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丁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J].课外语文,2021(07):88-89.
        [2]朱琳.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思维导图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为例[J].汉字文化,2021(04):86-87.
        [3]路美淑.思维导图引导下的“问题导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1(16):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