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郗雪茹
[导读]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可以分成两部分

        郗雪茹
        陕西省兴平市秦岭小学(陕西兴平)713100
        摘要: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可以分成两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果说课内阅读教学为学生阅读打开了一扇窗,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课内阅读是基于对教材文本内容的阅读,课外阅读则是对教材之外的阅读素材的阅读,其主体是大量的课外书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引言
        教师要让学生培养个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实践综合素养的途径在于引领学生多阅读、学会阅读,促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活动,把阅读数量逐步增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视野,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本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立足于课内阅读教材,优化课内外阅读活动策略,创造性地开发丰富的阅读资源,促使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衔接,营造课内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把课内阅读活动所获得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中,夯实阅读能力基础,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
一、整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是语文能力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还在其中起着非常基础的作用。如写作文,学生的写作灵感可能来源于生活,但遣词造句和排篇布局必然要受到自己阅读过的内容的影响。正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家,大都有非常丰富的阅读量一样。没有来自于阅读的丰厚积累,学生就很难在写作等更高层次的阅读技能上取得较大的进步。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素材。在这方面,教师要有整体性的眼光,要善于发现以往教学中的失误,在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部分教师从过去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汲取生活中的营养,即使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主题,学生也可以完成写作。但问题在于,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作文,质量是很难控制,而且可以明显看出阅读量更大的学生其作文整体效果更加成熟,可读性更强。这恰恰说明教师应该推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外读物很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衔接,挑选读物时花费的精力过多。其次,一些学校对于小学生阅读不够重视,对于考试成绩过于看重,学生的时间大都用于提高考试成绩,没有将学习的重点放在阅读上,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很多优秀文章被印到试卷上并配上了一道道题,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就是阅读文章做阅读理解题,使得学生对阅读很难提起兴趣。但真正能锻炼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并不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目,而是大量且优质的阅读积累。所以,阅读兴趣不高是学生课外阅读数量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无法完成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阅读能力没有提升。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优秀书目,实现有效的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一)“一篇”带“一篇”的拓展阅读
        “一篇”指的就是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带“一篇”是由“这篇课文”拓展延伸到课外的另一篇文本。这两篇课内外文章一般在人文主题上大体相似,在表达方法和语文要素方面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在课上,我们应该对教材中的“一篇”进行阅读精讲,同时再拓展阅读课外的一篇,围绕教材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延伸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积累、运用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利用课外的“一篇”与语文教材中“这一篇”之间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立足单元主题,引发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安排课文的,学生通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文本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提升了阅读综合素养。教师要想引领学生立足于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对单元主题中的一些特定知识点加以延伸,或重组,达到阅读情感和能力的升华,就要引入与单元主题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课外阅读材料的研读与品悟,深化对单元文本主题中心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增加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
        (三)增进阅读感受,培养情感共鸣
        阅读是学生初步接触语言的途径之一,小学生在具备一定阅读经验后能够理解阅读中的情感表达,在脑海中建立起文字的图画印象。综合来看,教师应在课内外阅读中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长期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阅读学习与发展,并使其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另外,课内外阅读的综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阅读中多样的情感表达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情感体悟。从这个角度看,培养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能够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文字,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从而使学生深入品读文字,理解语文的美。
        (四)从课内阅读的作者进行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由编撰人员精心选择和组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学习意义,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分析这些优秀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感受。不过,只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行这种努力是不够的。因为一名优秀作家的思想感情是深邃而丰富的,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并不足以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造成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了同一名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仍然会感到阅读上的困难。这是教师在组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时应该考虑到的情况。
        (五)多角度提问,提高课内外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时,首先要让学生厘清故事内容的逻辑和发生时间,让学生对原故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生对阅读材料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提问。例如原故事发生于古代,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若将这个故事搬到现代,能否顺利进行,或者说现代的社会环境对于这个故事的发生有哪些阻碍和影响,是否会引导这个故事向另一种结局发展变化。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围绕教材教学目标展开的阅读实践活动,教师既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要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无序性和无视儿童的年龄特征的阅读。教师在教好课内教材的同时,要为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引导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自主建构的能力,这将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妙琴.立足课内衔接课外——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途径[J].小学时代,2020(04):74-75.
[2]李小丽.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A].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2.
[3]董晓翠.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2019,8(42):117-118.
[4]李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5]郑清梅.浅谈乡村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亚太教育,2019(1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