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谢雨桃
[导读] 幼儿园应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因为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和人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

        谢雨桃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第二幼儿园 618500

        摘要:幼儿园应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因为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和人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幼儿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幼儿在幼儿园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健全良好的人格,为将来的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是开展幼儿德育教学的实施者,通过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建设优秀的德育教师团队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这个陌生的小群体,教师就是幼儿最信赖的人。幼儿就像一颗小树苗,要不断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而教师就是那个浇水施肥的人,在幼儿的健康成长道路上起到启蒙和关键性作用的人。因此,德育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好践行德育教学的教师,但不是培养某一位教师,而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父母是幼儿人生的第一导师,教师是除父母外幼儿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和教师就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会模仿他们。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行为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成为幼儿的学习楷模。幼儿园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学,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培训一支思想过硬、教学过硬的团队。
        二、将德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教学和活动中
        德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的生活中除了上课,还要吃饭、睡觉、如厕、洗手等,这就要占去很多时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进行德育教学。例如,早上幼儿进幼儿园时,让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对教师问好,和父母再见,和小朋友打招呼;在做游戏时不要乱跑,不要打闹,注意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安全;在自由活动时,注意教育幼儿与同伴进行友好合作,轮流分享;吃饭时,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自己用小勺吃饭,不浪费饭菜,吃完饭后自觉收好餐具;午休时把自己的衣服鞋子摆放整齐,不吵闹、喧哗。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作为教师要对幼儿坚持一贯的要求,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定型,会让幼儿受益终生。总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德育的良机,良好品德是在生活的多方面形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将德育教学很好地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
        三、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不是单调的,一成不变的,不是单纯的说教,要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一)利用特别的日子和传统节日进行教育引导
        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在这一天给幼儿讲雷锋的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关心他人,热心助人,热爱集体。
        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可组织幼儿进行植树活动,让幼儿知道大树都是从幼小的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培养他们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开展绘画比赛,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劳动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操。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给幼儿讲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和科技现代化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做月饼、聚餐,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让幼儿了解中秋节要一家人团圆,快乐过节日,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
        春节是阖家团圆,庆祝新年的传统节日,给幼儿讲解过年的习俗,如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守岁等,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利用主题活动进行教育引导
        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能寓教于乐。比如,每周一早上进行的升国旗活动。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国旗行注目礼。然后教师可以在国旗下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代表发言,让他们懂得爱护国旗,热爱祖国。在重阳节时可以开展尊老爱老的活动,带幼儿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准备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培养他们尊老敬老、懂得感恩的情操。
        (三)利用优秀文学、影视作品和传统手工艺进行教育引导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海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传统技艺流传后世,还有现代的优秀影视作品。教师可选取优秀的、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优美的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讲解《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小故事,让幼儿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观看皮影戏、学简单的剪纸,学唱京剧,让幼儿了解传统艺术;观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让幼儿爱自己的家人,懂得感恩。
         四、明确奖惩,及时鼓励
        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进行强化,促进幼儿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奖励和表扬。教师可制订一些有趣的可行的奖励活动。比如,“红黄卡”制度,幼儿每做一件好事可给一张红卡,做了错事就要给黄卡,一周结束后看谁的红卡多,红卡多的幼儿可获得一项特权,如可在周五有一个自己自由支配的活动,黄卡多的幼儿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笑脸、棒棒糖等奖励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比如,吃完饭时看哪个幼儿吃得最干净;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拾起来的幼儿;捡到别人丢的东西主动上交给教师的幼儿等,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还会得到小礼物。这样做到正面强化,激发了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兴趣,还让幼儿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五、家园联络,教育方向一致
        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仅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要靠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更重要。幼儿在家的时间更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多。幼儿园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较大。幼儿本来在教师的教育下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回到家里,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错误引导幼儿,会让幼儿产生疑惑,不知是幼儿园教师说的对,还是家长做的对。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发现异常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原因,如果是家长不注意误导了幼儿,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好,给家长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家园联系。比如,可以进行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观察、参与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回家后可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在教师和家长的倾心关注下,实现全面发展。周末可以抽出一上午的时间组织亲子活动,让平时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幼儿的家长有机会和幼儿共同做游戏或者做手工DIY等活动,在共同的任务重团结合作,以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感情。  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黄金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甚至伴随一生。幼儿在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幼儿园,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让幼儿学习知识,还要重视德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探索德育的科学方法,不拘泥形式,大胆探索研究,找出适合自身实践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珠.试论幼儿随机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8(9):90.
        [2]张艳艳.幼儿德育——从培养规则意识做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21.
        [3]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33—35.
        [4]马晓丽.幼儿园中班德育教学的相关思考[J].名师在线,2017(15):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