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欢
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对幼儿教育愈发重视,尤其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渗透,逐渐成为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阶段正是规范他们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抓紧这一时期,发挥引导性作用,让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下获得思想和心灵的双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里健康;建议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幼儿展开耐心细致的指导,进而获得绝佳的教学效果。
1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教育始终,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人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对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积极情绪就是能对人产生正向价值,让人心情愉悦并感到幸福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调节能力。基于此,教师要采取以幼儿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为聚焦点,以增强幼儿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为途径,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首先,积极教育要求教师要营造积极心理环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教师可以放下身段与幼儿近距离交流,在幼儿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够产生共情安慰幼儿;其次,积极教育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如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或户外游戏时,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难易程度要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相联系;最后,积极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够挖掘、激发幼儿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使幼儿具有高质量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教师能够在活动中随机应变突如其来的状况,遇事沉着冷静,才能有效化解矛盾。
2家校合作,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还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此,教师可采取家校[家园]合作的形式,构建立体式的网络框架。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立足主题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内的活动情况,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将幼儿的认知需求考虑在内,可以在园内进行也可以在园外进行。如在“欢乐一家人”活动中,我设计了“老鹰抓小鸡”的以动作为主的趣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深化幼儿和家长的感情。教师也可以根据文化特点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如以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故事为中心的表演剧,或者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教师要负责撰写活动方案,并牵头表演剧安排、协调、审核等工作。教师也可以开展美术活动,以“多变的脸”为例,教师通过白板展示闯关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中给出的提示,画出六个不同的表情,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能获得一把开门的钥匙,表示闯关成功。趣味性的游戏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且每连接完一个表情,白板也会发出祝贺的音效,这会给予幼儿精神上的鼓励,给予幼儿更为完整和强烈的安全感。
3积极举办教育活动
活动作为幼儿园开展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之一。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对幼儿进行心理活动教育,并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心理健康的各种要素,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每一项教育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比如,在开展“小猫生病了”“冬天爷爷的帽子”等语言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体会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体验,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在开展“爱心义卖”和“书娃微笑”等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受到了如何应对挫折的教育。通过活动,幼儿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促进了他们多种优良品质的形成,可谓一举多得。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良好经验和做法,同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发展。比如,针对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我有话要说”“老师,我想告诉你”等活动,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思;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表扬时刻”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活动前后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表扬,如哪名幼儿做了一件好事、哪名幼儿讲故事讲得很好、哪名幼儿善于动脑筋等。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在每个班设立“情绪之家”,配备大量的笔、纸等,让幼儿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情绪之家”涂鸦、乱写,用这种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4反馈至教学活动评价中,灵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教学反馈往往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新方向和新动力。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通过对比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将幼儿表现和变化反馈至对教学活动评价中,促进教育渗透和实践创新。教学活动评价是对某一教育方式可行与否和实行后效果良好与否做出的客观评估,有助于教师在剖析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不断探索,为幼儿创设出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及其家长的反馈,做好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并在其中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树立学习信心,树立积极意识,创建活跃思维。例如,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和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态,我园积极联合家长力量,合力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在居家学习方面,鼓励家长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也可就心理健康问题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双方一同谋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正确审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并将其融合至课程教学中,为他们的健康学习及快乐成长提供强大助力和重要依托。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有效渗透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
首先,需要增设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解决幼儿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展开。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教育,因为二者在幼儿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展开学习与生活。这是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去完成的,让幼儿快速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提高综合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且不断创新理论,以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这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获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幼儿园内部育人环境,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幼儿形成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也可以提高其整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纪贝婷.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新课程,2020(39).
[2]李亚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