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班幼儿饲养角“四亲”养护过程的案例研究——以饲养“小兔子”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沈菁
[导读] 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饲养小动物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一,

        沈菁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心幼儿园 311200
        【摘要】 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饲养小动物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一,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操作与探究的机会。《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创造条件开辟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本文以“小兔子养护观察”为例,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现,以亲自参与、亲手管理、亲眼发现、亲历成长等“四亲”养护过程,对自然角养护观察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探究,逐步引导和激发幼儿参与和观察兔子生长过程,从而提升幼儿观察力。
        关键词:饲养动物、探究、亲历、养护。
        【正文】
        一、来自幼儿感兴趣的发现
        开学一个多月,孩子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一天午饭后,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幼儿园外面的小区里散步,他们看到有两位阿姨正牵着可爱的迷你小狗,非常喜欢,都围上去摸一摸,连有点分离焦虑的琪琪也露出了笑容,看着小狗在他们身边走来走去,他们开心极了,就连要走进幼儿园了都有些依依不舍,琪琪说:“小狗真可爱,我也想有一只”“我家没有小狗,但有小乌龟,也很可爱”能说会道的航航也忙说,“我也好想有一只小动物呀”“老师,幼儿园里可以养小动物吗?”超超说。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二、来自我们的思考
(一)自然角忽略动物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在幼儿园的植物角里,教师都是摆放一些常规的观赏性植物和一些小型植物的种植,往往忽略动物的饲养,或许是觉得动物饲养比较麻烦,也或许是觉得动物饲养比较危险,却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动物园里,到处都是惊讶、兴奋的孩子们,可见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与渴望。现在城镇化的发展,家庭中失去了饲养动物的有利条件,因此孩子们失去了近距离接触动物的机会,教师应该结合这些思考,如何支持孩子们的动物喜爱之情,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日常接触小动物的条件?
(二)饲养动物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习得对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命过程的认识,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在观察与同伴交流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的提高。在与小动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树立责任意识。在观察中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幼儿对于饲养动物的渴望及饲养动物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我们决定开辟一块饲养区,放置幼儿喜欢又好养的动物,让幼儿能商量投放适合又喜欢的动物,并进行养护,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观察力。
        三、来自我们的实践
        (一)创设饲养环境
        1. 空间环境
        结合《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从丰富性、灵动性、安全实用性考虑,我们将饲养角创设在自然角里,与植物角融合在一起。
        2. 材料投放
    选择好了空间环境,首先,我们创设好展示区,可以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幼儿的活动照片。然后,为小动物准备好活动空间大的笼子,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性。在家长的支持下,准备好了一次性隔尿垫和纸板箱,为小动物创设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选择饲养动物
        1.商定动物种类:养什么?
        ①幼儿喜欢
        抓住散步活动的教育契机,回到教室后,我组织孩子们坐下来谈一谈“小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从谈论中得出:猫、狗、兔子、小鸡、小鸭、仓鼠都是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物。
        ②适合饲养
        我们应该养什么?为了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饲养在幼儿园里的小动物,我和孩子们一起边查阅资料边讨论。小鸡:最佳饲养时间在农历五六月份。现在养已经错过了最佳饲养期。小鸭:喜欢在水里生活,要定期下水游泳。幼儿园里没有可以让它游泳的地方。猫:猫身上存在跳蚤。从卫生角度不合适。狗:有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不安全,还会大声叫,太吵。仓鼠:仓鼠喜欢啃咬,在室内养仓鼠会乱咬东西。兔子:吃青菜、胡萝卜,喝放凉的开水。了解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注意事项,从幼儿的安全角度出发,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养小兔子。
        2.选择观察内容:怎么养?
        ①小兔子爱吃什么?
        小朋友给小兔子带来了各种好吃的,有青菜、萝卜菜、胡萝卜、白萝卜、毛毛菜,在喂食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发现,小兔子喜欢吃菜叶,不喜欢吃菜梗;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不喜欢吃白萝卜;不喜欢吃粗糙的菜叶。
        ②小兔子喝水吗?
        查阅资料可知,小兔子肠胃较弱,要喝烧开的水或者矿泉水。因此,我们在小兔子的饮水杯里加入放凉的开水,但是孩子们总结发现,小兔子摄入的食物中的含水量高,它不需要另外摄入水,如果食物含水量不够,小兔子就会喝水。
        ③小兔子的大小便健康吗?
        有一天,小兔子的大便成了稀状,孩子们第一时间告诉了老师,才发现小兔子吃了带水的青菜拉肚子了,于是我们进行了停止喂食24小时的处理,小兔子才恢复健康。后来,孩子们就会很仔细观察小兔子的大小便,圆圆的大便和清澈的小便属于正常,稀状、小蝌蚪状的大便和浑浊的小便说明小兔子肠胃不好,孩子们如同一个个宠物医生,认真关注着。
        ④小兔子长大了吗?
        小兔子很爱在笼子里站起来,孩子们比较小兔子和笼子的高度来判断小兔子有没有长高,有些孩子还会利用餐后活动用玩具拼接的方式给小兔子量身高。他们发现,小兔子的身体高度从笼子的一半慢慢长大到现在能顶住笼子顶部。用管道玩具量从三节管道到现在的六节管道,每次测量孩子们都很兴奋。
(三)养护观察指导策略实施
        1. 亲自参与,学做小主人
        案例一:《小兔子我来照顾》
        【情景再现】
        得知我们班级要进行小动物的饲养活动,家委为我们班的孩子采购了两只小兔子,其他家长还带来了大笼子。东西全部到位,饲养活动即将开启。首先,孩子们自发给小兔子取名字,看到一只兔子是灰色的,一只兔子是白色的,小朋友决定叫它们小灰和小白。那小兔子谁来照顾呢?每个孩子都表示愿意照顾小兔子。那么,教师就把照顾小兔子的任务交给了孩子们。小兔子到来的当天,孩子们围在小兔子身边迟迟不愿离开,第二天,超过一半的小朋友为小兔子带来了食物,看来孩子们真的是说到做到,相信他们一定能照顾好小兔子。为了使照顾小兔子的任务有序开展,老师设计了《小兔子喂养轮流表》,接下来,小朋友按照轮流表的安排给小兔子带食物、喂小兔子以及给小兔子清理笼子,并做好相应地记录工作,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记录本上敲一个章。周末领养计划也通过幼儿自愿报名实施。小兔子做客小朋友家,为小兔子准备房子、给小兔子准备食物、带小兔子玩游戏,孩子们愉悦的情感下收获更多的是对小动物的爱护。
        【分析反思】
        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主动给小兔子取名字,主动请愿照顾小兔子,主动给小兔子带食物,自主记录,并主动要求在周末领养小兔子,把小兔子当成好朋友来做客,给它准备房子,用美食招待小兔子,让小兔子坐在自行车篮子里带小兔子兜风。这一系列的表现可见小班幼儿已经初步掌握爱护小动物的能力,愿意和小动物做朋友。
        【导引策略】
?以谈话讨论的形式,擦起幼儿思想的火花,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


?定期给孩子们开展这方面的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照料小兔子的同时丰富科学知识。
        2. 亲手管理,我是负责的小主人
        案例二《小兔子生病了怎么办?》
        【情景再现】
        有一天,琦琦激动得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白好脏啊。”一边说一边拉我过去,走近一看,呀,小白今天的大便怎么不一样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小白的大便,孩子们也发现了不同,贝贝说:“老师,你看,这个大便是圆圆的,为什么那边的不是圆圆的?”是的,于是我拍了照片放在电视上,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明显,小白是拉肚子了,讨论中,孩子们说的更多的是小白生病了。当我告诉大家小白拉肚子了,萌萌立马说要给小白吃药,然后,我们再一起查阅资料《小兔子拉肚子了怎么办?》,最后采用了禁食一天的策略,课后,有几个小朋友还蹲下来跟小白说:“小白,你生病了不能吃东西,这样才会好的快。”第二天,小白就恢复健康了。
        【分析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告知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性高、专注力强,可见,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渴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养护过程中,不断丰富养护经验。
        【导引策略】
?提供及时的帮助,支持幼儿的问题探究,为幼儿丰富科学常识、养护经验提供支持。
?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本质并得到及时解决,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亲眼发现,小心呵护小兔子
        案例三《小灰死了》
        【情景再现】
        小兔子来班级还不到一周的一个早晨,来园发现小灰死了。这时,孩子们就很着急,他们追问:老师,小灰怎么了?为什么不动了?在晨间活动时,我临时调整活动,组织幼儿讨论:小灰为什么死了呢?大家纷纷议论,佳航说:“小灰是饿死的。”逸逸说:“小灰是脏死的。”庆羽说:“小灰是生病了。”贝贝说:“小兔看不到我们伤心死了。”为了解开谜团,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上网仔细查找各种有关小兔子的资料,查阅资料了解到小兔子是夜行动物,晚上要给小兔子备好足够的食物。由于我们每天傍晚只做到给小兔子喂饱,没有考虑到小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应该是晚上食物不够而饿死的。那死掉的小灰怎么办呢?语烯说:“人死掉了要被烧掉的,小灰也会被烧掉吗?”“是的,人死了要被火化,但是我们可以让小兔子去更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埋在土里。”这个方式似乎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很多孩子点点头,但是由于小灰的死让孩子们惋惜,今天的他们很沉默。最后大家一直决定把小灰埋在幼儿园门口的桂花树下,部分孩子们参与了挖洞,全班孩子目睹小灰的安葬,让它伴随着桂花香去另一个世界。小灰离开后,孩子们更加呵护小白,都会记得在放学后为小白多留一点青菜,这样就不会饿肚子了。
        【分析反思】
        小灰的意外离开让孩子们有了心灵上的变化,家长反应,部分孩子回家后激动地跟家长说起小灰死掉的消息,从他们的语气、表情中透露着不舍。孩子们这些微妙的情绪变化,让我们看出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惜与不舍之情,虽然仅仅几天,孩子们和小兔子已经建立感情。通过这个事件,孩子们对小兔子的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小兔子的养护有了更专业的知识。
        【导引策略】
?抓住教育契机灵活改变活动,陪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使幼儿的科学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认真倾听,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幼儿在完成饲养小兔子的过程中增强了劳动意识和责任心。
        4. 亲历成长,小白长大了
        案例四《小白胡子变长了》
        【情景再现】
        “老师,你看小白的胡子好长了。”靖琪兴匆匆地跑过来跟我说。是的,这个我早就发现了,我在等待,有一天孩子们也能发现这个变化。于是,我让靖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其他小朋友。小白胡子变长地消息马上就传开了,接下来的半天,陆续地有小朋友来跟我分享这个好消息。在放学之际,我终于开口了:“今天,我听说小白变得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胡子变长了。”孩子们不约而同回答我。“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小白胡子会变长?”孩子们开始天花乱坠般猜测:小白长大了;小白用胡子赶蚊子……那么,请你们回家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明天来告诉我们好吗?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家了。这一次,我没有在班级群里告知家长交给孩子们的这个小任务,想看看有多少孩子能够完成。晚上,班级群里有家长发话了:“有家长知道为什么小兔子的胡子会变长?”一个家长发话,好几个家长应和上来:“我家孩子也问我这个问题。”看着家长们的聊天记录,我心里暗暗窃喜,孩子们对小白真的很用心。第二天,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上学,佳航来园,不同于往常的是看到我的第一句话不是早上好,而是:“沈老师,爸爸说小白胡子长是在长大。”我用惊讶的表情说了句:“哦,原来是这样!”佳航很满足地走开了,可以听到,他又跟别的小朋友去分享这个秘密了。那天的晨间谈话,好多孩子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答案。
        【分析反思】
        从以上案例分析,孩子们对小兔子的观察越来越细微,开始关注小兔子的胡须,发现小兔子越来越长,得知小兔子在长大的消息后有一种满足感。孩子们通过比较小白站起来趴在笼子上的高度发现小白长大了。孩子们已经会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并及时跟老师、同伴沟通交流。
        【导引策略】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观察力从整体发展到局部,个别幼儿会细致观察细小的变化。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结合家长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我们的收获
(一)幼儿的发展
        1. 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
        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机会,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活动后发现:幼儿不仅对动物的探究感兴趣,对植物及其他事物的探究也产生了兴趣。例如,在我们的植物角里,他们发现叶子上有小洞洞,会主动问老师树叶是不是生病了?也会回家要求家长帮忙网上查资料,已经形成了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模式。
        2. 幼儿的前书写能力萌生
        观察记录贯穿于饲养活动始终,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记录,从一开始的敲章,慢慢让孩子们尝试用笔去记录,画个圈圈、画条线都是记录的方式,直到后面更自主的绘画方式记录,幼儿的表征慢慢能力得到提升。
        3. 幼儿的大自然亲近感浓厚
        通过这个饲养活动,幼儿们的经验逐渐丰富,同时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发现,共同照顾小动物,对小生命产生深厚的感情,关注生命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二)教师的提升
1. 观察指导水平提高
        教师要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从饲养小兔子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持,让幼儿在亲自参与、亲手管理、亲眼发现、亲历成长等“四亲”养护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饲养小白兔的认知经验。
2.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养护活动过程中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究欲望是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了幼儿的爱心,树立责任心。这次饲养活动奠定了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五、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万千教育 中国出版社
        4.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幼儿教育精选译从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