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吴彦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21512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活动的引入对初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不仅要考虑符合文体特点活动的形式和目的,还要考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体验。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主导地位
引言: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更新教学理念,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点,而是注重“考试和分数”,这使得初中语文教育的目的过于强烈。语文教学过度倾向于“应试”。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灌溉式”教学,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中学的被动地位,我们无法理解语文的内涵,这使得语文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立足教学现状,正确认识教学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课堂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选择
(一)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身,因为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教学模式的好坏,只能从学生的学习质量上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确保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然而,就传统语文教育而言,教师往往只是拿着教科书来实施语文的各个方面内容,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是一个“机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汉语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抵触。
(二)活动的目的性
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随意的,除了要让学生做主导者之外,活动的目的性也必不可少,需要契合文体特点。如《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情感表达才是散文教学的重心。适宜设置活动“鲁迅回忆与藤野交往时有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写的?”而非“文章刻画的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再如《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情节续写活动适合这一文体,“想象20年后,说真话的孩子长大了,他带着她的孩子去看大典会怎么说?”此外课堂活动应具有“知识含量”,文学技巧之外还有思想提升。教材中不少文章体现了人性的光芒,启迪思想,智慧成长。比如,《再塑生命的人》、《我与地坛》,这些文章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坚持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汉语的内涵,喜欢汉语,喜欢学习汉语[1]。
(三)设计足够的发展空间
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中要大胆打破常规,倡导学生自由玩耍、自由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活动范围的规划中,既要保证活动不脱离教材,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发展的空间。要坚持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内到外挖掘语文的乐趣,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抓住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应提前合理规划活动的全过程,使活动更具教育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文的内容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相反,教师需要设计整个课堂活动。活动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具有教育意义,使活动与语文教材具有高度的契合度。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活动:1.自主收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2.就托尔斯泰的故事进行解说。3.谈谈你的看法。4.为什么你会这样想?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会对列夫·托尔斯泰有更深刻的印象。学习时,他们会比较放松。而且在后续的复习阶段,学生的复习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利用多形式的课堂活动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应该走向信息化。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还应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僵化、单一的教学状况。因此,教师除了设计课堂问题外,还可以运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声音等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再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狼》一课,利用文后的插图,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匹配的语句,观察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2]。
(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活动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学目的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会增强彼此的感情,而在随后的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答案,各种各样的方法,也逐渐培养了较强的识别和总结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应尽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3]。
结束语: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引入,不仅要体现教材文体特点,突出技巧方法,还要和谐发展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与学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娟娟,.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5,0(13)
[2]王洪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9,0(25)
[3]张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