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使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李伟
[导读] 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态势转变

        李伟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态势转变,现代化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在课堂氛围与课堂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初中化学知识抽象且枯燥,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当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化学教学本身需要,适应新课改理念与要求。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使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开展化学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最终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和目标。从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态来看,初中生的知识储备结构还不够充分,对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的化学知识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那些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知识内容无法有效理解。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吸收知识,最终达到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2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作用
        2.1 降低学习难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过程的综合性学科。一般来说,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人们解读物质世界,有助于人们认知科学。在初中阶段,将化学作为主科教导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认知物质环境,还能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更能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随着教学思想的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多[1]。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化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拓宽,大大缓解了教师教化学与学生学化学的矛盾,大大减少了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深入微观化学,并从原子结构变化的角度上,全面理解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因此,将化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整合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及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化学知识,解决学生心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更多的化学知识。
        2.2 模拟实验
        化学知识实践性强,需要多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内涵与用途。但化学试剂存在一定的毒性,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危险性,加之化学实验现象不明显且耗时长,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操作与过程,动态呈现实验场景,放大处理化学现象,能够避免实验危险性,学生可重复观看实验画面,不仅丰富了学习体验,同时打破传统实验教学障碍。
3 信息技术使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3.1 创设情境
        有效的电子课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完善、有趣、高效的电子课件,不能只是单纯的图片和毫无变化规律的文字[2]。初中化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是晦涩难理解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把化学知识立体的呈现出来,可以用短视频的形式,把化学内容用虚拟的特效表现出来,适当的加入文字、声音、慢动作特写等元素,把知识点生动、透彻的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运用哔哩哦哔哩动画、微博等软件,远程学习和借鉴名师讲解的化学课程,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空气”的相关知识时,推荐学生“空气能源网”这一网站,让学生对生活中我们感知到的气体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再通过生动的课件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化学学习课堂。


        3.2 活跃课堂氛围
        从某种层面上看,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兴致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程度,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教师必须要巧用信息技术,不断烘托化学教学形象,从而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首先,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刻画化学学习环境。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化学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质疑和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例如,教师在讲解“氯气”时,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气体泄漏事故。如一辆满载氯气的罐车侧翻,泄露出很多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不仅有刺鼻气味,还会使很多小动物闻后晕厥。如此通过刻画该气体的性质和效用,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氯气,从而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氯气知识。其次,教师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给学生制定各种微课视频,不断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提升化学能力。例如,教师在教“燃烧与灭火”时,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灭火的方式方法,从而在丰富学生生活常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3.3 课后交流
        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与师生交流作业不懂问题,完成知识学习巩固,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方式,通过提高作业完成质量,更利于学生学习直观能动性的提升,避免了学生疑问积累与思维障碍。课后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增强了师生互动,同时实现了课堂互动到课下的延伸,使得知识巩固效果随之增强。教师在微信群里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将疑问发布到微信群上,学生看到后给出解答思路,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同时实现了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课后交流平台也可用于教学平台,采取自评与他评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性评价,或是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学生利用学习软件完成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互相分享学习经验与感受,最终带动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3.4 知识重组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课程中的有效应用,使课堂容量逐渐扩大,这一点也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无法做到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 +”信息技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不仅能增大教学容量,还可以增强教学训练的密度,在复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工作,都能增强课堂效率[3]。在利用“互联网 +”信息化平台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大量时间短期内传递给学生,并且使学生充分接受,理解,形成有效记忆,按照顺序理清化学知识点的脉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课本内在内容,将有效复习内容结合在一起,利用信息化平台精简、浓缩的技术特点,梳理重要知识点脉络。例如,完成“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建立思维导图,与学生共同整理,插入具象化金属图片,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可以插入特殊地声音提示,使学生形成高效记忆。运用多媒体快捷功能,有效实现金属相关知识点的串联,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教育发展的趋势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信息教学力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和能力,教师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出更多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单玲.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8):32-33.
[2] 康伟.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5(52):135-135.
[3] 赵欣.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