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李明珠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李明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中学  835601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让学生在生活初中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形下,初中数学教学层面需要进行大力创新,教学创新性提升也得到了很多关注。当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融合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教学创新视角下,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有效的教学创新选择之一。但也要看到,无论是两者的整合,还是整合价值的发挥都不简单,其对学校、教师均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理念;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学科教学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的。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教师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错过最佳的数学培养时机。教师需要重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导,重视生活化教学原则,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更优质的数学人才。
        1生活教学原则
        从根本上来讲,生活化教学带有很强烈的实用性特点。结合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开展一系列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探求相关的难题,最终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对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第一,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设置初中生相对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并将具有数学研究意义且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多多思考、多多实践;第二,在选择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内容时,应当保证其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运用数学知识及相关规律,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以此来让学生在其中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并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数学思维,创新地思考、解决问题。
        2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2.1借助生活化实验验证猜想
        验证数学猜想,是数学实验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需要借助已学的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和推理,形成数学猜想。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验证性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展开实验操作,以此来验证数学猜想,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经历。数学验证实验大多与学生生活有一定关联,如果教师能从生活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则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初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比较活跃,这有利于数学教学。教师要深入课堂开展教学调研,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猜想任务,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思考的积极性。接着,要为学生设计验证实验,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探索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信心,这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极为重要,在积极心态下开展学习探索,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2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书本所不具备的,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将这些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一来,教师的教育资源来源更广,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更新鲜,学生也会对除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课件,将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添加进去,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或者根据知识内容构建一个数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为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习体验,并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宽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带来更显著的教学效果。
        2.3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形成数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分清题目中的不同数量关系,并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使学生能够高效的解决相应数学问题。而在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要想培养学生形成数感,教师就要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商场中有不同种类的饮品,你们知道那种饮品的销量最好吗?再为学生制订统计调查内容:××商场、统计饮品的种类、调查不同饮品的销售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组内调查研究,让学生去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在学生小组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建立起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防范,让学生进行有效、有意义、安全的数学学习,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找到问题中的不同数量关系。这样才能确保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形成数感,使学生能够以多个角度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2.4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融入更加新鲜、趣味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发现课堂乐趣,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创建“实践生活教学”,将数学理论知识带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进而强化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并且分析和总结这些物体的特征,进而实现对该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数学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实践,明确学生的实践目标,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兴趣,为后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构建“生活情境课堂”,建立生活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价值,帮助学生真正认识数学,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各类数学知识,如:计算面积、量尺度以及购物等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例如,当家里需要装修时,需要计算装修面积、装修成本估算,通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自身生活在生活化学习环境里,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融入,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堂,生活化数学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实现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其需要对整体教学形成充分了解,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由于系列因素的制约性影响很难根本消除,且教学进程中难免会滋生出一些较为显著的教学问题。这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整合视角下的教学状况分析,发现并解决好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积累生活化视角下的教学经验,确保生活化的教学的正向影响和价值可以更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曹连防.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初中数学,2020(8):79-81.
        [2]刘润潘.借助数学实验,优化数学教学[J].初中数学,2020(2):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