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和国
湖南省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学生教育问题愈发受到重视。随着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和落实,高中教学工作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物理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学校以及教学老师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将对新高考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创新
引言:物理课程相比于高中其它基础课程来说,较为的复杂和抽象,学生往往学习起来十分的吃力。再加上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长此以往下去,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甚至厌学的心理。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若是不能及时的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作出创新和改进,学生将不再会选择物理这个学科进行学习。基于此,本文就新高考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1、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滞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高考的确立,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1]。”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中物理老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惜使用题海战术,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失殆尽,还会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2教学模式单一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中物理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口“口述+板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学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生动有趣,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以及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有一些老师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即便是进行实验课程,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通常都是以口述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高考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整体变动不大,其依然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高考考试的重要科目,物理单科的分值也未曾发生改变,仍然会以100分的形式计入高考总成绩之中,只不过是给予了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2]。因此,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尽快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高考变动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2.1 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物充满兴趣,才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学习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开展游戏教学,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比如,在学习《相互作用》这一章节时,老师如果仅是通过文字叙述以及板书的形式来讲解重力、摩擦力、弹力的相关内容,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也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鉴于此,老师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对重力、摩擦力以及弹力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将班级中学生按照2人为一组,分为各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重力、摩擦力以及弹力的演示[3]。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的区别进行说明,并评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在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安排后,每个人都充满了兴趣,想要跃跃欲试。在小组演示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表现的极其专注和投入。这几种力的演示上,有的用橡皮掉地下表示重力,书本在桌面的滑动表示摩擦力,弹簧的跳起表示弹力;有的用铅笔的掉落表示重力,双手的搓动表示摩擦力,双膝的弯曲并跳起表示弹力等等,虽然每个小组都采用了不同的形式,但结果基本都是正确的。在演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进行这几种力特点的说明。老师发现,学生们对摩擦力、弹力、重力的区别了解的并不是十分清楚。这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的总结,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游戏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增强,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2 情境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物理教材中涉及很多复杂和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在面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十分的头疼,学习起来有着很大的难度。这种这种问题的出现,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在开讲之前,老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以便老师提问;然后,利用多媒体将能量守恒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轨迹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由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论证所学内容。在实验结束之后,老师提出课前问题,让每个小组进行回答。通过这一系列情境的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降低教材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高考制度虽作了略微调整,但整体上方向不变,物理依然是高考的重点。因此,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肩负起社会以及国家赋予的重担,严格履行自身职责,针对高考的相关变动,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推动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学亮, 王利军. 新高考形式下高一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25):P.84-84.
[2]金邦建, 于海波. 浙江高考新方案物理选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 课程教学研究, 2016, 000(007):32-36.
[3]王卫明.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 000(036):P.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