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如何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吴小敏
[导读] 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数学一直是一个让学生头疼的学科

        吴小敏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陕化小学      714100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数学一直是一个让学生头疼的学科,无论是初级阶段的数学还是高年级的数学,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思维逻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动脑子思考,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是长时间的思维逻辑运用是枯燥无味的,对学生来说是很痛苦的,所以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方便学生去接受。如今教育部门对采用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大力支持,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本文就浅谈思维导图如何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展开论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策略研究
        【正文】数学是大多数学生比较抵触的学科,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找到一个桥梁,把数学和学生的兴趣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课堂学习。现实中的教师教学模式大都是死板的、缺乏灵活性的,这样学生的固定式思维就会觉得数学就是这样枯燥的,没有乐趣,最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不是很高。其实,数学的思维逻辑性强只是它内在的本质,但是学习数学的形式却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转换不同的学习形式和方法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慢慢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传统模式下的固定观念就会得到改变,学生的成绩也会慢慢上升。
一、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将知识、技能和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目标也更明确,这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如果教师硬要把学生放在课堂里学习数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反感心理,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数学是枯燥的,相比较其他学科更缺乏乐趣,所以不愿意学习数学。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师总觉得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正确的方法,实则不然。学生对于枯燥的讲题做题的课程提不起兴趣,投入度自然也不高,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数学的策略
2.1激活教材,将有趣的材料融入导图
        如今的教育改革提倡教材要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气息下学习效果会更好。数学知识也是如此,虽然文字是死板的,但是学习知识是活的,如何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关键在于人,教师在讲数学知识的时候要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也更容易去理解。每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按单元来制作,把数学教材中某一个单元的主干知识先列出来,然后通过主干知识把他们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路就会很清晰,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整体性也会有大概的了解。


2.2精心备课,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数学思维导图是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本节课需要讲的数学知识梳理出一副思维导图,在上课时按照导图上的教学流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课堂的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通过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对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完整且发散的整理,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知识,而是学到了终生受用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比较方法分成了四个分支,分别是:化成同分母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倒数法、与“1”相减法,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化成同分母分数其实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那么直接就可以用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乘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用第二个分数的分子乘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哪边的乘积大,哪边的分数就大,还起名为“十字相乘法”,给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板书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3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大脑是发散性的,人们会根据某一个知识点发散出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而思维导图的原理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中某一个总的知识点,带出更多细小的知识。数学中的问题有很多,而学习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问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抛出一个总的大问题给学生,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可以根据本章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试着列出一个思维导图,从问题入手,然后通过提示性的关键词去发散思考,一步步挖掘出问题的最终答案,当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学生这一章节的知识大概也就理顺了。这种一步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习惯去解答那些疑惑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结束语】在如今的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所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特定的逻辑思维知识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知旧知之间的联系,将抽象化的概念和定义更加紧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杂乱无章的数学知识理顺,真正实现抽象与具体杂乱与有序之间的有效传递,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在数学知识上的学习中养成一定的创新意识,还会培养学生素养和核心技能,是提高数学学习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成明.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几何画板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高考,2021(09):33-34.
        [1]徐高利.基于素养立意的解析几何备考策略——由2020年山东新高考第22题引发的思考[J].高考,2021(0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