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三学课堂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活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桑春国
[导读]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活动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

        桑春国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长茂中学
         222524
        摘要: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活动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应当依据地域教学特色与学校的特点,秉持三学课堂精神,选择合适的方案,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前预习活动,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三学课堂精神,分析并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教学策略,结合具体的活动案例来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为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课堂提供建议。
        关键词:三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教学策略
        引言:三学课堂具体是指秉持真学、深学、乐学精神,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课堂。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前预习对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贯彻落实三学课堂精神的要求,从学习态度、教学环境、学习热情、教学精神四方面入手,研究提升学生数学知识预习质量的方法,让其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保持真学的态度
        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部分内容讲解之前,要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并完成导学案中布置的任务,让其事先了解所学习的知识,为后续知识学习夯实基础。在学案中体现如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物体具有怎样的特点?一个汽水罐从正面看和上面看有什么区别?在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山水景色的图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物体从不同方位观察时具有的特点,在学生的踊跃回答后,要鼓励其积极的“真学”态度,纠正错误的回答后,引出新知识——三视图。再展示导学案中的“汽水罐”,提问:在导学案中,你是如何观察汽水罐不同角度的形状?回答:汽水罐的正面是长方形,从上方看则是一个圆形。再展示具体的三视图,出示不同的几何体,并引导学生自行绘制不同几何体的三视图,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层次[1]。
        二、创造深学的条件
        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互逆命题》部分内容讲解之前,可以为学生留下不同的预习题,并将相关微课视频上传至互联网班级群或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电子信箱,为其创造深学的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观看微课视频以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并把握新知识的学习方向。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能够简单了解逆命题与互逆命题的含义,知道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能够完成教师留的预习题。在课上教师公布预习题的答案后,提问互逆命题的定义,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表扬,并引导其深学其他重要的知识。

讲解真命题与假命题后,出示习题: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再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①.如果,那么;②.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始边与终边的距离相等;③.如果,那么 。为创造深学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将命题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可得到逆命题,判断命题需要有根据,可以举反例来证明。通过创造良好的深学条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知识,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水平[2]。
        三、激发乐学的热情
        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部分内容讲解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具出示《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算经十书》等经典的数学著作,鼓励学生了解相关著作后,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位数学家,并让其树立远大的学习志向,激发其乐学的热情。再带领其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让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帮助下学习勾股定理的具体应用方法。展示《九章算术》中的一道习题:有一根高度为尺的竹子,中间有一个部位发生断裂,地面竹梢的位置离竹根尺,请求出竹子折断的部位离地面有多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画出图形,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的条件,使其能够看出竹子与地面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进行讲解:可以看成竹子在处断裂,竹梢落在点,竹根是,则是一个三角形,假设尺,那么就有尺,此时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求解后得到尺,则竹子折断的部位离地面有尺。通过在课前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引用古典名著激发其乐学的热情,结合具体的习题来加深其新知识的理解印象,提高其数学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四、贯彻三学的精神
        为了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贯彻三学课堂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和自学能力。为了贯彻真学精神,教师应该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思考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修缮,以保证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能够顺利预习数学知识,把握住新知识的学习方向。为贯彻深学精神,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并发挥评价语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具有建设性的评价,让其在重新审视自我的基础上,做到深学。也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与主体学习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合理建议进行教学调整。为贯彻乐学精神,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选择教学方式,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元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其乐学的热情,在班级范围内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以此贯彻三学课堂的精神,构建高质量初中数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重要保障,良好的预习效果能够起到促进自学能力提升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积极功效。因此,教师要将“三学课堂”精神融入教学中,制定创新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结合保持真学的态度、创造深学的条件、激发乐学的热情、贯彻三学的精神四种策略,引导学生在三学课堂下,养成预习知识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师耀兰.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8:251+253.
[2]赵鑫.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18.
[3]严羽.基于全员发展的初中数学实验活动开展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