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第三中学 161500
摘要: 数学以自身高逻辑性、高抽象性等特点,被视作最具难度的知识,在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挑战的基础上,也能够对他们的思维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面对新的社会人才需要和新课改提出的全新要求,为使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思维敏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提起对思维培养的重视,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措施;
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稳步推进,《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向初中生讲授涵盖丰富思想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学习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在新的教育环境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方法和思想,利用思维的引导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智力。文章立足于此,站在解决现存问题的视角下,对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当前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小学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将不良情绪带到了初中课堂上,出现了畏难、不愿学习、不愿交流等表现,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推进,阻碍了基础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发展。甚至,一些学生只是为了迎合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而学习数学知识、完成作业,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使厌学情绪加重,最终导致其知识积累是零碎的、思维发展是片面的,使整体教学陷入失效的窘况。
(二)教师方面
就教师方面来说,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刻板等问题。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一些教师已经形成“为了考试而教学”的习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提高初中生的考试成绩上,为节约时间选择了“灌输”的手段,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无疑会大大限制其思维发展。甚至,一些教师剥夺了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以“主导”角色直接分析教材知识背后的逻辑规律,将答案告诉给学生,让他们在简单的练习中加深记忆。这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其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形成反向制约。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是制约他们思维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一些教师在过往的教学生活中,经常会直接凭借自己在之前积累的经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授课,面对全体学生采用同样的指导方法,并不关心这一“一体化”的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学生。久而久之,思维水平本就比较良好的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维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思维水平本就比较逊色的学生会出现“掉队”表现,越来越无法跟上课堂学习节奏,无法理解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之间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为解决该问题,教师一定要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以正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他们学习的真实情况展开深入分析,根据他们反馈给自己的信息,结合教材和教育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向每一名学生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教学更加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
(二)独立预习奠思维基础
学生之所以会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思维发展的落后,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对知识展开足够的自主学习,而是习惯于在尚未了解知识概况的基础上直接去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一模式下,他们无法在课程开始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时间被大量浪费,其思维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发展目标。
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几乎是完全跟随教师思维进行的,其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均会受到限制。为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提起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所谓自主预习,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之前,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让他们对新知提前形成一定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前预习中的主动思考发展自身思维,还可以在课堂上迁移预习所得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材知识和拓展需要设计预习单,将预习单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相应的素材帮助他们预习新知,最大限度地利用预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合作探究促深入思考
合作学习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展开探讨。因此,教师可以借鉴该理念,先提高自己把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自行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组,保证小组成员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合作对数学知识展开学习。这样一来,在完全自主的探究学习环境中,面对与自己有深厚友谊的同龄人,学生的交流和表达欲望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并且积极,思维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最佳效用,教师需要对合作表现最积极、合作结果最理想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综合表现差强人意的小组提出惩罚,让他们在充满竞争色彩的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动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小组内部的思维碰撞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巧妙设计例题促实践
思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也只有实践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刺激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但是,如前文所说,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能很好地回答,这无法对学生转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起到促进作用,也不能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甚至,长期回答过于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对知识形成刻板印象。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设计例题,促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五)组织系统复习提效用
复习不得当或是不及时,是限制初中生思维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复习的重要性,但只是将复习局限在作业的布置上,并未将关注点放在思维的培养上,导致复习流于形式、意义不大。尤其是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不会在离开课堂之后主动复习知识,这无疑会严重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甚至会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最后3-7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回顾并梳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他们在将笔记和教材收起来的条件下,跟随自己的引导回忆所学数学公式、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利用回忆和想象,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正值学生个人能力增长、吸收知识、形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阶段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尤为重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其能力水平,同时使其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走出刻板的认知误区,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将目光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向方法传授、思维引导上,将实践与基础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使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真正理解数学、爱上数学,为他们日后的思维发展、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佳蕾.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56.
[2]?李翠玲.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487.
[3]?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9(11):106.
[4]?赵子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