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研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 董凯楠
[导读] ]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科越来越注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方法的探索

        董凯楠
        德州一中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科越来越注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方法的探索。在历史学科中,史料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如何选择和运用好史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关系到学生史料研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养成。本文主要围绕历史史料研读,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史料。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研读;课堂教学;运用
        一、研究背景及主要理念梳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这其中就包括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而这种“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就是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谈一谈史料研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问题,与教育界同仁共享。
        二、史料研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环节导入:20世纪末,在西欧——资本主义的故乡,爆出两条震动世界的新闻:世界两大著名新闻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各自独立评选“千年伟人”和“千年思想家”,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你知道名列第一名的是谁吗?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揭晓答案,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整个世界来讲的巨大影响力。
        第二环节:史料研读一:空想社会主义
        探寻资本主义社会:为了更形象直观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我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
        史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史料二:英国工业化早期,工人阶级承受着超强度的劳动、苛刻的纪律、恶劣的劳动条件、超低的工资和失业压力……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他们却一无所有,没有政治平等,没有经济的自由。
——宋严萍《英国工业化早期的苦难与牺牲》
        我在寻找资料时有目的性的选取了这样一反一正两则材料,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问题:它虽然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值得肯定,但它也同时带来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在这两则材料的引导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众多无法调和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通过这样的展示加引导,学生能更深刻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
        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由于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本课重点,所以我选择直接通过表格展示相关内容。
        
        第三环节:史料研读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涉及到了当时时代下的政治、经济、思想、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在这里,需要给学生补充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我选择利用历史图片直观展示来辅助教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深刻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与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相比有哪些进步?以及如何来全面客观的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这里,我选取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原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史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史料二:资本主义在促成财富的同时,也加速对工人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


        史料三: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史料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以上材料均出自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设问: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它比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进步之处?
        通过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做出了全面辩证客观的评价;通过材料三可以得出,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共产党宣言》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的力量与道路,即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通过材料四可以得出,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共产党宣言》具体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即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通过对四则材料的解读,很明显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又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不仅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还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所不具备的,推翻资本主义的力量与方法,并科学预示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教学环节选择这几则史料,主要是本着“化繁为简,选择原始史料”原则,史料的运用不在于多、高深,而在于精、简。选择与课本知识最直接相关的内容,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能发挥史料的功能。
        在以史料解读为线索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便能够较容易的总结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环节:史料研读三:巴黎公社革命
        在讲解巴黎公社这一模块时,也是通过历史史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对于巴黎公社的措施,学生直接阅读课本材料即可,既充分利用教材,又简单易行。在讲解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我选取相关史书及名人的表述进行教学。
        史料一: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小生产仍占绝对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
        史料二: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工人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
        史料三: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四: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
——列宁《列宁选集》
        设问: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为后世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通过以上四则材料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既有生产力方面的根本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它为后世积累的经验教训就在于:必须要坚持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必须要注意巩固工农联盟;必须要利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既能够体现出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即客观实践与被实践的关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三、史料研读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展望
        当前高中历史史料研读教学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史料研读教学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和规范, 加上本人理论修养不高,在谈史料研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时阐述比较肤浅,在如何选择史料、如何鉴别和运用史料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3]宋严萍:《英国工业化早期的苦难与牺牲》,《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