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芳
张掖市第一中学 734000
摘要:班级的管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的重要节点,自主管理班级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会给这个阶段中的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人人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使其对自我能力合理认知,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中学;班级;自主管理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一手包办”式教育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不甚显著,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想教育、矛盾调节等琐碎繁杂的工作,对班主任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改变传统观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以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准则实施自主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觉性得到培养,更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一、建立强有力的自主管理团队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班干部的任命总是由班主任一人决定,即使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但是缺乏稳固的群众基础,这种体制存在隐患,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可以采用自我推荐、集体投票、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班干部的选拔。对选拔出来的班干部在试用期内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可正式任命。以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群体中具有威信,更会为了顺利通过试用期而充分履行班干部的职责。班委轮流制度也是开展自主管理班级模式的重要方式,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成为班干部,形成主人翁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锻炼个人能力,提高个人素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风积极的班集体的形成,班干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团干部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明确实施自我管理制度的原因,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同时,协助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为班级同学带来正向引导[1]。
二、转变学生角色,发挥主人翁意识
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意识,把“别人要求我这样做”变成“我必须这样做”,从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责任去引导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角,这就需要在班级里设置不同角色的管理者,使学生参与到管理工程中,形成主人翁意识。如,卫生检查员、纪律管理员、作业整理员、用电监督员等,责任到人,目标明确,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成长的叛逆时期,因年龄特点,心智尚不成熟,不具备完善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导致班级在实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互相包庇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会极大地影响自主管理的效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如“一对一”监查制,班干部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判断其行为是否一视同仁。教师及时整理学生之间的反馈意见,记录不公正的行为,在定期进行的班会上对情况进行总结,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向。这样的措施极大程度的阻碍了不公正的现象发生,使得每位同学遵纪守法,有章可循,学生的民主意识得以树立,日常行为更规范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2]。
四、成立互助合作小组,由小组自律到班级自律
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成立互助小组也是科学有效的方式之一。把班级整体进行划分,成为若干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再进行职责划分,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实现由小组自律到班级自律。教师可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表现自身的欲望,把活动细化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单独构思再集体整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体会到自身价值,由“他律”变为“自律”。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教育同步开展
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不能缺少家长的配合。班主任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可以迅速了解学生课后的生活情况、思想状态,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在沟通方式上也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只局限于阶段性的家长会。日常生活中,每天一次的微信反馈、每周一次的电话交流、每月一次的家访,都是与家长保持黏度的合理方式。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得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更加理解和配合,也大大提升了自主管理的效率[3]。
结束语
初中自主管理班级的营建不仅提升了学生自我能力,更对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真正地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班级的主角,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共同管理。教师也在这种高效率的模式之下,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其他工作。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丹蕾.学校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13-14.
[2]郭洪.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模式[J].教学与管理,2020,06:53-55.
[3]邱晴.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