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环境下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赵卓
[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卓
        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向着构建教育强国快速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了其中的重点。有很多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实施减少了学也对班级组织的依赖和认同感。高中生对学习出现抵触情绪,随着身心的不断变化呈现不同情况的反应。随着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以上问题再艺术类学科当中也变得甚是重要,所以在艺术类教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主张,就是身为艺术类教师应该怎样实施与本专业契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专业的方式加以引导。
        关键词:职业教育;美术学科;德育教育
引言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但在便利之下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学生们通过各种电子产品,越来越早的接触社会。学生每天被爆炸般的信息灌输,必不可免的受到了影响,所以学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肩负起道德教育的重任。而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责任,需要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才是真正的德育。
1 学生的现状与美术教育的误区
        而在现如今的的职业教育中,各科教师仅仅关注于本科知识的教授,专业美术教师单一的教授学生绘画方面的知识,并不关注学生对德育的需求,只做到了身为教师教书的天职,却忘了德育才是教育的灵魂。仅仅将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训,把技巧和应用的能力排在了第一位,忽视了在技巧学习中能够长时间坚持下来的本质是吃苦耐劳的毅力。所以,围绕着技巧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定位发生错误,那么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长此以往自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艺术学习和人格发展。
 2 美术教师应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人才,而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尚的情操等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该拥有的。优秀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艺术教育,追根溯源就是通过找寻心中完美的艺术形象,树立自身对艺术的追求,树立优良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美术学科来讲,学习绘画首先是学习做人。美术专业人员不仅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爱与尊重、守法、团结与合作的品质、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要有专业知识技能。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艺术教育一定要与德育交融结合。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在教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了解到德育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意义,要将两者和二为一,将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渗透。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的作用,坚持不懈地感染和教育学生。

道德劳动不是机械劳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说话”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有一种方式比“说话”更重要,那就是“以身作则”。传统教师强调的自我纠正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概念在今天尤其重要。
3 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
        身为教师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想要学生遵守的,老师就要先行遵守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用教师的身份强迫学生。例如,发现学生随地吐痰乱丢纸屑,那么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 加强艺术功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时刻保持学习进步的状态。自身教学能力高的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高信任感强,说话做事学生也更加的信服,开展思想教育的时候自然顺利。而与之相反,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法展开,就连正常的学科专业课恐怕也无法顺利进行。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平时要积极主动丰富自身,加强专业能力,认真钻研探索课本,提升教育效果。
        抓住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构建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吸引学生的兴趣将课堂趣味化。,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把德育融入进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不要呆板说教,巧妙地寻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具体来说,我认 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作品欣赏课中, 穿插绘画大师创作作品过程碰到困难是如何战胜的,从而培养学生刻苦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深入艺术作品的背后,了解其中创造的困难性,让学生了解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3)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好的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高尚的师德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4)构建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互动,多运用赞美的语言夸赞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积极性。授课中美术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 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帮助学树立道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而达到双倍的效果。
结语
        德育再教育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甚至德育对与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民族精神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身为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德育,在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个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中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同时要做到终身学习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对学习不断地求知与探索,从而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小桐.浅论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8,(32):48.
[2]  李丹.浅论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2,(11):233.
[3]  司典瑶.浅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J].中国教师,2013,(z1):191-191.
[4]  龙丽芳,郑永良.基础美术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65-166.
作者简介:姓名:赵卓,出生年月:1992.03,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民族:汉,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美术教学,邮编:250300,单位: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