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王家勤
[导读] 劳动教育与体育、美育、智育、德育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王家勤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劳动教育与体育、美育、智育、德育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当前阶段的义务教育中,劳动教育已经初见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对此给予长远的规划,并能建立一体化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德育;小学
        引言:劳动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育人单位,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让小学生能在劳动当中获得一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提升其劳动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对此给予更多的重视。
        一、分学段设计课程,引导劳动主动性
        通过对学生在生活纪律方面,家务劳动方面以及设计制作方面进行更多的引导[1]。例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可以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加以培养,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自理的技能得以提升,具体包括拖地、扫地、叠衣服、洗袜子、洗手帕等等,并且引导其养成习惯,为妈妈减轻家务负担。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家务劳动方面对其展开引导,提高做家务的能力,如煮面条、煮饭、煮粥、收拾房间、洗衣服等方面进行引导。简单的家务劳动,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完成度较高,增加其成就感,提升做家务的信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做家务的辛苦,更能体谅父母的劳动付出。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其创造能力。通过简单的创意剪纸、环保制作等小手工促进学生审美力的提升。分学段展开引导,能让小学生能够从生活自理提升到服务家庭,达到一定的德育教育。
        二、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劳动责任心
        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其劳动责任心。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小学生对自我的概念更加清晰,能够促使其生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劳动学习[2]。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同学间需要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较为综合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结合主题,完成角色扮演,能有效培养其劳动责任心。例如,在做一个垃圾分类的相关主题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工,让一部分学生负责写调查问卷,让一部分学生负责采访,再让一部分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整理数据。为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后,可以让负责采访的学生将自己当做记者,让专门写调查问卷的学生将自己当做调查人员。

这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具体的引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负责领域进行确定,并且引导其快速的进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从而展开相应的劳动。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定的劳动锻炼,并对自己的角色负责,达到德育效果。
        三、通过评价劳动成果,展开自我反思
        综合实践课程要能够以相应的主题活动展开,让学生在相应的主题活动中得到足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学生的每个综合活动实践课的主题完成后,都要有一个成果展示课。这个过程是指学生的劳动完成后,教师结合其在整个活动当中的实际表现,对其展开成果的评价。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评价对自己在劳动中的各方面表现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并加以改正,端正劳动心态,达成德育目的。
        四、展示劳动技能,获得成就感。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具有一定的社交需要,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及认可。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家长与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动力[3]。因此,学校要为小学生打进更加丰富的平台,从而使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对自己展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活动当中积极地展示自我,从而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同。得到的认同越多,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的就越稳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能够更好地使其发挥自身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展示自我。具体可以通过搭建以下平台为其提供展示机会:我是环境的小卫士,我是生活的小能手,我是小厨神刚主题展开,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展示自我。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技能。另外,在野炊的环节中,让孩子通过分组比拼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厨艺,在活动课开始之前,教师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每个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石岐回到家中进行实际的锻炼,从而掌握一定的经验,以便于在活动中有更好的发挥。在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将在活动残留的废弃物品进行统一的整理,在教师的协助下,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代小学教育不应将全部的教育重点放在掌握学科知识上,同时对劳动教育要有足够的重视,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加入较为合理的方案,让小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引导下加强劳动锻炼,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在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段俊华.“以劳育德”视域下黄冈市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8
[2]李雅洁.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杨启慧.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其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