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与中职思政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李艳妮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李艳妮
        烟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64001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音乐欣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政治观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拓宽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并丰富其方式。开展音乐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欣赏;思政教育;融合

        中职学校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音乐美育也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中创作背景及思想的表达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音乐欣赏在中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欣赏是中职思政教育渗透的补充
        传统的思政教育通常采用教学举例的形式,教师说,学生听,会有所枯燥,长此以往,思政教育也就越来越难开展。音乐因其自身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旋律,琢磨歌词,挖掘出音乐作品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其传达的思想,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2.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正确的思政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观念都将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影响着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现如今在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本身并未接触社会,不能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而音乐欣赏以及思政教育都是通过教育来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层面的教育模式,以教育对象视为主体,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中,避免了受教育者那种被动和抵触的负面因素,使受教育者自身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和愉悦的心情,从而使思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理解,可以明白很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道理,理解社会,更能不断的去探究人生的意义,探究更加丰富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美妙的旋律,还可以调节学生自身情绪,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全自身的人格,升华心灵,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音乐美育与中职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作用发挥不足
        我国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已逐渐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改革,全新的思政教育形式逐渐涌现,这样的发展形势,不仅有效打破传统思政教学存在的局限性,还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为学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大改革方向。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中职专业教师为实现思政教育创新,而不顾最初的人才培养目标,仅是将这些全新的思政教育形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未考虑这种教学形式是否符合本校学生自身教学目标与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所以导致思政教育的创新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其思政效果。同时,又因一些专业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理解程度不深,并未把握住音乐教育正确、有效的有机融合点,促使音乐教育仅停留在表面意思,并未充分音乐教育的价值作用,故而导致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作用发挥不足。
2.音乐课程的开设较少
????  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或者与音乐相关的课程较少,这些开设的课程,是由音乐教育类的老师来进行,讲的太专业,会让非音乐专业学生难以理解,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是,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整个课堂上进行,不能体现出个性化、多元化,使得音乐课程大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把思政教育融合到音乐教学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提升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渗透融合的措施
    1. 课余时间增加音乐欣赏活动
        以每周一曲的形式进行拓展,将精选的优秀音乐作品视频或音频,上传到云班课、班级群等信息平台,让学生听、品、评,聆听欣赏的同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地域特点、音乐风格,并深挖其思想内涵,给出自己的鉴赏评价,强化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从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将音乐所传递的思想润物细无声般的厚植于内心。让学生在美的音乐陶冶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达到强有效的思政教学效果。
        2.实现音乐教育在中职各专业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融合
        专业教师可通过深入挖掘音乐中存在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分析、研究各自专业中思政教育中与音乐内涵相关联的点,然后再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将音乐中的文化内涵,融入思政教育中,扩充思政教育内容。同时,还可通过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融入更多具有思政教育思想的优秀音乐资源,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深厚思政教育内涵,体验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从而在这种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氛围中,让其情感更加真挚、思想更加积极、品行更加端正。同时,还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社团中进行音乐专题活动,播放中外名曲,在校园网站进行音乐推广等,借助音乐的传播,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接受深厚地思政教育,身心得到熏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实现音乐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全方位渗透与融合。
四、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育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大量反应中国新时代文明进步的音乐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作品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沟通学生的情感与理性,并融入其意志抉择和动机取舍,从而实现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完善,达到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及爱国主义情操,最终取得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朱英萍.音乐鉴赏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王福利.智永.王廷相音乐思想管窥[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