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身体素质训练在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李水马
[导读] 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

        李水马
        湛江财贸学校

        摘要: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并通过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力,以此来提高体育教育的总体效果,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教学效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职学校,除了要开展专业性的课程之外,还要为学生开展一定的体育教育,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往往更加注重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体育教育,特别是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体育课程质量不够高,或者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没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词:身体素质训练;技校;体育教育;重要性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保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效率,中职作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需求
        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技术型人才,其教学过程往往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应用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相应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学生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身体素质训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长期、稳定的体育锻炼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更加坚韧的品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学习中、工作中的困难时,不容易丧失信心和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心理尚未成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更加需要锻炼来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针对体育活动特性,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除了学生的个性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体育项目的特征也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职院校可以组织的体育项目种类较多,无论是球类、田径类,还是器械类,不同的体育运动所对应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身体适应性,使体育活动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体育活动的方式也应当尊重体育项目的特征。温和的体育项目,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较受欢迎,因其对于学生身体力量、速度与耐力的要求不高。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实际的体能锻炼训练内容,通过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提升全面体能,与体育锻炼活动融为一体,不做无意义的重复、单调训练。
四、倡导快乐体育教育,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体育锻炼需求。将更多的快乐因素组合到体能训练之中,快乐的教学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运动欲望,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逐漸提高。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一改往日讲解篮球技巧,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男女混合的两个队伍,大家在一起玩篮球。第一次混合比赛,可以利用正规篮球赛的规则。

第二次混合比赛,可以通过自主制定篮球规则的方式创新篮球运动。让中职学生打破常规,将体育锻炼视为获取快乐的娱乐方式,而非严守规则的体育运动。
        其次,要建立快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打开学生的心门,更能让学生高效获取体育锻炼技能。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彼此获得快乐,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教师要坚持民主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提出的新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体育锻炼的满足感。比如,最近十分流行椅子的健身多用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一个椅子在个人健身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将不同的姿势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彼此分享,使教师与学生没有代沟,在课堂中平等交流,快乐运动。
五、结合专业教育,促进综合发展
        处于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其体育教学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考虑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需求之外,还要充分结合本专业的教育特点和未来工作的要求,专业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应当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是照着课程大纲或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或者照搬普通教育下的体育教育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专业发展需求,造成专业教育与体育教育相脱离,不利于中职学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从现状来看,中职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并不是太高,反而是对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有着过硬的要求。因此,在技校体育教育中重点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是促进专业教育与体育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是符合技校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六、针对学生个性,组织体育活动
        学生的个性,对于中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组织活动有一定影响。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因素,就是学生的个性。在倡导个性化教学的今天,符合学生个性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为学生感兴趣。每一位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不同,所擅长的体育锻炼方式也不同。在组织学生做体育锻炼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不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限制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中。
        对学校能够开展的体育项目进行分类,让学生自主选择。利用个人优势做好体能锻炼,同样能够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水平。比如田径类、球类、趣味类等不同类别的体育项目,能够吸引不同个性的学生。一些学生的耐力较好,喜欢长跑活动。教师鼓励这些学生利用体育课时间,科学长跑,展示自己的耐力特点,并满足学生的运动意愿。还有一些学生弹跳力很好,教师可以推荐他们玩篮球或者跳高、跳远。利用这些活动展示弹跳力,同时,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技巧。让每一位学生的运动潜能都得以开发,并使之成为运动兴趣,将其延伸到课外,能够保证学生自主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除了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技术技能,还要关注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利用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开展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给中职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囡.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的有效措施[J].体育时空,2018,(9):43-44.
        [2]杨杨.强化中职体能训练,提升体育课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3):273.
        [3]涂小芹.探索中职体育对学生体能的综合训练及增强方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36.
        [4]沈毅.关于中职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能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7,(17):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