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晰
金华市技师学院 321000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往往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摘取课程。这也导致了电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电商工作时,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竞争优势并不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众多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教育的新方式,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成为新课程体系的热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成为了电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那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存在有哪些区别?电商专业又应该怎样推进产教融合呢?下面笔者就个人看法进行简述,以此抛砖引玉,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内涵不同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校内专业,通过校内专业与行业共建经营实体,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而校企合作是校园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校学习为一个阶段,企业实践为另一个阶段,两个阶段分开进行。
二、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同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必经阶段,产教融合是深层次发展。校园与企业经过初步的合作后,双方产生了解,清楚双方需求,经过磨合,知晓双方权利与义务,才能顺利地进入产教融合阶段。
三、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目的不同
产教融合是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产是促进教的手段,“教”是本质目的;校企合作是为企业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的学生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不同
产教融合的主体为“教”,即学校,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双方深层次合作,共同参与进学生的培养;校企合作的主体为“企”,校与企之间为两个个体,分阶段担任主体的角色。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价值不同
产教融合的产出为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一套课程,一个项目,包含了“产”、“教”、“研”三个部分;校企合作的产出为具有针对性的企业员工,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动行业的发展,其更应该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内众多院校开始尝试将企业引入校园,然而受政策的限制,大部分学校还处于“校企合作”的阶段,主要采用学生就业合作模式与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学校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学生,在择业时,通过双方选择的方式,促进就业,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安排企业导师为学生上课,这远远没有达到产教融合的程度。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现代经济社会领域的新兴商科,其与工科、传统商科相比,具有实现难度低、收获成绩快、对资源需求少的特点,更适合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使企业更深入地介入到人才的培养中来,协同育人。那么如何推动电子商务专业的产教融合,使学校有条件实施“融教于产”,使企业能够“融产于教”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将电子商务的产教融合体系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自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各类学院纷纷开始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然而创新创业在部分院校存在“雷声大雨点小”、落地难、宣传重于实际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培训主体单一、学校的教学模式滞后、学生的抗风险能力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等。
其实,创新创业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开公司、做老板,借助企业平台,让学生在岗位内进行创新创业也是一种创新创业,而且更适合学生,不仅能规避独立创业的风险,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取成功经验,快速有效地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作为最适合学生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之一,通过引入各类电商企业,共享众创空间、共建实体的形式,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岗位上创业,工位上创新。从而借助产教融合的实体,优化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实践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产教融合为方式,以创新创业为旗帜,实现互补,推动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政府引领,多方协同
产教融合不仅体现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间的融合,更体现在内容的融合,最终跨越“产”与“教”的交融,建立一个共同体。然而企业与学校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人,根本性目标的分歧必将导致产教融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中途夭折。
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校企双方的合作远远不够,而产教融合可以使教育资源快速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人才的“变现”,理应收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如果能够由政府牵头,通过政策引导,以政策补偿企业的利润损失,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利益目标。同时,通过引入行业协会或者其他中间机构作为这一共同体的管理者、调和者,不仅能避免校企双方的直接摩擦,较少风险,还能更好地从行业角度制定培养计划。对于学校而言,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放开限制,同时对共同体采取监管。只有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才能推动产教融合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产教融合是学校和企业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存在的价值显而易见。但是要想真正深化产教融合,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它,不仅仅只看到其对教育、行业、企业的价值。产教融合的实施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其最终是为当地经济服务,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而不是为小部分群体服务的。
四、改变传统的教育考核机制
这里的教育考核机制不仅仅包含对于学生的考核,还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考核学习效果的途径是考试。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只能被迫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不敢更多地进行实践,唯恐考试不合格。老师也一样,传统的教学工作和校园事务已经消耗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教师难以抽出大量精力与时间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必须要放开对教师与学生的限制,改变传统的考核机制。比如对创业学生的考核可以侧重于其创业项目的运营情况、计划的实施度、项目的运营成果等,对于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学生可以从岗位贡献、总体评价、技能水平的角度进行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则可以侧重于指导项目的成果、项目运转的成效等方面。
推动构建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同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不会落后于行业,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带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职教通讯》2016年第15期 管丹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概念辨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8月第15期 吴卫芬,苗森,舒建武 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的不足与有效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