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郑清风
[导读]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正所谓知古而通今
 
        郑清风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第一中学      421900
        摘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正所谓知古而通今,高中历史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参加中考这一目的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历史知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在初一、初二年级,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关键。然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成为摆在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
引言
        历史作为一门塑造学生历史目光与意识,充实其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其在高中阶段尤其成为文科教师与学生十分关注的学科之一。面对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中生,引导其进行高阶逻辑思维训练对其成长十分必要,而历史学科因其庞大的内容与繁杂的细枝末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平台。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构建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详情如下。
1历史学科素养的含义
        对于核心素养的含义,很多人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背景下,有些学者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涵盖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健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知识社会中,人在发展自我、融入社会以及胜任工作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人生态度的总和。但是无论是那种观点,都从根本上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社会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之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站在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特点的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接受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树立有利于终身发展的高尚品格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个人修养的提高、知识以及技能的增强、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具有重要影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历史事件,认清事件发生的本质。
2小组合作构建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
2.1有的放矢,激发兴趣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一定要有人文的关怀。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进而喜欢你的课堂。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畅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因此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而言,虽然教学针对的是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在学生主体上应该肯定他们的平等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必须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觉到历史课很有趣,受益匪浅。要达到此目的,除了要事先做好精妙的设计,还需要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配合。

历史教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若能采用灵活的组织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多样的学习体验,势必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方面,应想方设法寻找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的北朝民歌《木兰辞》,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这首民歌中木兰所在的国家是汉族人所统治的政权吗?并且从中找出“可汗”这一称谓最为体现是此民歌所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以此拉开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序幕,将学生带入这一历史背景中,由此开始本课的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如何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十分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且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教育学生不一样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而每个学习小组必须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般可将6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八个小组,安排一个核心人物为组长,组长一般由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且较有威信力的学生来担任。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多个探究式问题,要求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必须团结协作,在一些课堂小活动中,如讨论会、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任务要做。如此,在合作学习的氛围里面,学困生和中等生可以学习到优秀生的优点,而优秀生又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得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团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2充分把握问题意识的实践内容与方式
        教师唯有充分掌握问题意识的实践内容和方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问题保持高度的兴趣与敏锐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问题意识巧妙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探究其中可能蕴藏的研究问题。教师要规划开放性的教学与课堂互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并主要利用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思路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适当拓展历史知识,并推荐学生自主学习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历史。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提升教学品质与效率,而且能激励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并形成自主探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2.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教师,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这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在跨越时空中与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想发生交汇,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教师还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使每个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充满热情,积极探究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寓教于乐,使每个程度的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学有所得,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合编.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梅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教师,2018,(20):17-18.
[4]李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57,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