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原则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韩小桃
[导读] 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有积极作用。
        韩小桃
        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130031
        摘要: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有积极作用。所以,有效地实施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教育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理解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本文将探讨心理分析这一原则应用于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以提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教育;心理分析原则
        
        中学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建立讲课人格以及对自深入认识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个教育阶段应侧重于思想教育。同时,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较为叛逆、自意识模糊且心理冲动,一定程度上抵触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如何提高分析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准确性,避免学生的抗拒,是初中阶段尤其注意的问题。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分析原则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当今青年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在素质上,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分支。青春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持续发展以及变化的阶段,也是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时期。所以,需要有效地对初中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心理分析原则应用于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二、我国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在中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中,学生通常主要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学习。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校以及家庭教育上,以完成他们的学习行为。当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他们只会将思想限制在教育系统中。就思想政治的实际教育内容的视角而言,内容体系主要是这一时代的系统理论、冗杂的哲学以及理论知识教育,与现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相容。
        另外,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仅专注于教授教科书中的内容,未进行相关知识并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所以,对课程内容进行一般性讲授。未能适当地规教育体系,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育方式对思政教育的总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分析原则的策略
        (一)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教育的目标
        在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总体上教会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并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以及道德标准,这是在培养中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认同感。尽管取得了效果,但学生们抵触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忽略了他们的需求。青春期学生对世界的参与并不深,他们通常对某些正确以及错误价值观的判断有很强的主观理解力。加之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处于动荡的时期,通常还未形成世界观,所以他们渴望,同时也拒绝探索知识以及未知的东西。所以,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清楚认识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制定与他们实际中心理需求的更加契合的教育目标。
        比如,初中生学的自意识较为模糊,无法充分度自我进行认知。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是对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机能清楚认识,并弄清性别的定位以及作用。所以,它需要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定教学的目标,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可帮助学生勇敢地了解自己并精准定位自己的性别。
        再比如,部分青少年的拥有与需求的错位。

也就是说,在青年时期,迫切需要不同的资源,而个人所能拥有并已经达到“成功阶段”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当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低时,自己却拥有的较多,然后就会有金钱焦虑。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如何减轻这种焦虑。所以,应将初中的教育目标设定为教导学生如何对拥有与需求以进行平衡,并在某种程度上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二)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对世界、社会以及个人初步了解,然而判断力不足。二十一世纪作为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极大地冲击这他们的价值观,影响其心理地位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在此期间,还产生一些模仿心理以及从众心理。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方说,在学生的乐观以及积极向上的教育时,教师使用小组辅导的教学形式,着眼于学生群体的精神,将学生分为同一年龄段的多个小组,可以通过让他们进行交流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讨论以及分享。以小组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乐观的生活以及克服困难的经历。最后,鼓励大家总结以及升华,共同学习。也可以用榜样教育学生,这更具感染力以及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并改善自己。
        再比方说,如果教育学生关于无私奉献精神时,可以使用模仿心理学以及案例等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关于大国工匠的纪录片。这使学生可以在观看的同时了解这些角色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利用他们的模仿心理而变得更好。
        (三)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掌握思想教育的时机
        青年正处于心理的敏感阶段,情绪容易发生变化,很难琢磨。所以,教师应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变化情况,及时把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基于教师的当方面授课,很少考虑学生的以及情感,教育的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动变化情况进行关注,并在其教学当中合理把握教学的机会。
        比方说,当举行体育比赛时,对于接力赛。当比赛获胜时,气氛活跃而有趣,老师应借机向学生传达团结与合作精神的意义。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育学生,使其在心灵上真正理解其真谛。
        此外,在开展观看爱国主义的教育片时,例如《举起手来》这一典型影片,这是一部非常幽默的电影。学生需要放松身心并乐于观看。在较为容易受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升华这部电影,并告诉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拥有爱国主义精神以,并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结论
        简而言之,初中的教育者不仅需要设定实际的教育目标,而且还成功地选取教育的机会,并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本质上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笑文.心理分析原则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18,(2):115.
        [2]张红燕.心理分析原则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9-62.
        [3]曾金珍.心理分析原则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下半月),2020,(4):54.
        [4]李凌竹.心理分析原则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解析[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