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敏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526073
摘要:在当前时期,国内社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对小学阶段的教育予以创新。众所周知,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多样,为了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更为理想,必须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要做好教育创新工作,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之策。展开德育教育时,应该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对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认知体系更为健全,并能够将班主任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达到预期,进而保证学生的成长更为稳健。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阶段;班主任;小学教育;工作实效
导言:
随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德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能够得到提升。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时,除了要将传统德育教育切实做到位,同时还要对德育教育予以创新,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如此方可使得德育教育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大幅提高。
1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阐述
社会发展的脚步持续加快,小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而德育教育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予以培养是主要的教育目标,切实做好德育教育方可使得学生的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当然,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对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策略,如此方可使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有大幅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德育教育是有紧密关联的。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外界事物对其会产生较大影响,广大教师对此要求清晰的认知,将德育教育的方向予以明确,保证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为了保证德育教育能够顺利展开,班主任必须要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尤其是要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进行创新,如此方可保证小学生具有的德育素质真正得到提升,身心成长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2.1 丰富班级德育活动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若想保证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班主任千万不可只是进行口头教育,正确的做法是要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并能够逐渐内化,进而通过自身的行为将所学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确保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关联性,同时还要保证其和学生的身心特征是相符合的。当然,在正式展开活动前,班主任必须要对学生身体、心理的实际情况有切实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完成指导方案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其道德品质也就能够得到大幅提高。班主任可将不同节日具有的教育价值充分展现出来,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这样可以使得德育内容更加的丰富,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升。比方说,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份精美的礼物,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劳动节时则可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建军节到来后可以组织军事知识竞赛等。另外来说,班主任还应该要对第二课堂予以重视,引导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加入到合适的学习小组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活动,这样就可保证其参与积极性大幅提高,教育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2.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方可对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切实的了解。在学生犯错之后,班主任切不可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时就指责学生,这样做虽然能够让学生认错,但是在其内心中却会产生反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班主任应该要通过语言、行为来对学生予以激烈,帮助其树立自信,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时能够寻找到可行的办法,进而保持前行动力。
(2)班主任每天和学生的接触是最为频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用词、语气,切不可展现高高在上的姿态。小学生的年龄不大,但是对他人的指手画脚也会产生反感,这就要求班主任以更为平等的状态和学生展开沟通,如此方可获得其认可。若想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班主任必须要对语言态度予以重点关注,交流过程中应该要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要充满耐心的倾听。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展现出爱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方可保证德育教育顺利展开。班主任还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并不是要完全改变学生个性,要将学生原有特点予以保留,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确保其道德品质的发展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2.3 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2.3.1 要重视说教工作
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习惯时,需用联合使用直接、间接的方法。除了重视良好的课堂氛围外,还需要教师充分讲解德教知识内容,使学生明确其含义并进行内化。对此,可展开德教主题形式的班会,并注意增加知识的生动趣味性,是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如引入名人故事、小说传记等增加课堂的轻松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德育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3.2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意义
德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嘴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内化与升华。对此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孤寡老人的慰问、环保知识的宣传、动手制作科技手抄报、参观博物馆等,结合辩论赛、演讲竞赛等形式,将所学内容进行展示。
3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对学生实施良好的教育指导,以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时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雅婧.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J].才智,2020(07):136.
[2]王菊.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3-14.
[3]金乡妮.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9.
[4]周晓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华夏教师,2019(12):92.
[5]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