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琪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内涵的教育,才能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有了以下一些感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计算教学
数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运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其可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完善教学方案,还要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其数学综合素养。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解题的耐心,无法计算每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爱玩的时期,对于周围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愿意投入各式各样的活动中。然而,在计算上,学生缺少解题的耐心,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解题过程中,没有重视数学问题的计算过程,过于寻求问题的答案,却没有真正弄清问题的求解方法。有的学生认为计算题过于简单,没有认识到自我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这些学生没有认真地审清教师所设计的题目,只是找到题目中一些现有的计算条件,却忽视了计算规则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没有过多地将精力花费在计算上面,缺乏足够的计算耐心,进而导致学生频繁地出现计算的错误,降低了他们计算的准确率。
1.2 对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合理应用理论知识
有的学生没有深入研究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靠,当面对计算问题时往往无法调用所学的知识内容,不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找到问题解决的下手点。同时,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数学公式,却没有理解这些公式的深刻含义,在面对计算问题时无法选择出合适的公式,无法合理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导致学生常常在解题时不知所措,影响到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措施
2.1 计算教学应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教材,明确目标,挖掘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预案,谋定而后动。例如:计算1.25×96×25, 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怎么计算,然后引导观察各个数的特点,发现将96分解成8×4 ×3,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就方便多了。1.25×96×25=1.258×8×4 ×3×25=(1.25×8)×(25×4)×3=10×100×3=3000。再如计算13/17×18 将第二个因数18变形为(17﹢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比较方便。
这两个例子都是将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成比较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轻松多了。
2.2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估算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估算的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精细计算技能,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包装一个礼品需要半张纸,那包装5个同样的礼品,需要买多少张纸。如果列式:0.5x5=2.5(张)。但是根据生活实际,不可能给你买2.5张纸,买的纸数应该是整数张,根据估算中的近一法,应该买3张纸。但是在有的情景下需要用去尾法解决,比如一个礼品需要0.3张纸,那么一张纸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呢?根据列式:1÷0.3=3.333(个),礼品盒包装完3个后还有剩余的纸不足以再包装一个礼品盒,所以只能包装3个礼品盒。同样是整数后面的小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释最后的结果。
2.3 培养学生寻求多种解题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呆板的数字加、减、乘、除的运算,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样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计算法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其能够通过一个案例联想到其他案例,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找到更加简便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还能提高运算的准确度。以综合计算为例,第一,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黑板上给出几组相对简单的数字,让学生通过口算的形式快速给出答案,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计算中来,增强其数学运算的参与感;第二,针对综合运算法则,教师写出几组综合算式,要求学生给出运算顺序,要遵循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容的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三,对于重点内容的简便算法,教师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来达到快速给出答案的效果,如在700-310+25×8的计算中,除了常规运算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同学们,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最后算减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括号来使综合算式的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2.4 总结错误之处,增进学生对错题的认识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学习上存在的不足,重视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之处,总结他们出现过的错误点,让学生认识到自我在计算上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错误的途径,进而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学生应分清错误产生的原因,创设出概念模糊、粗心大意、技巧、图形等多种类型的错题本,按照类型的不同,将错题划分到不同的错题本上。学生需要注意教师对错题的讲解和分析,在记录时找准解题的切入口,根据自我的理解对错题进行标注和说明,进而促使自己认清错题产生的原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 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引起重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完全沉浸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完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从实际行动入手,从计算细节入手,对于基础知识应做好巩固练习,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浅析. 付小玲. 幸福生活指南 . 2018
[2]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柳作斌. 明日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