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吴玉亮
[导读]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被人们逐渐熟知,
        吴玉亮
        剑阁县江口嘉陵学校,四川省广元市,628307
        摘要: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被人们逐渐熟知,并且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教育行业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新媒体的融合。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提出,教育行业也应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优化教学体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的教授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支持,最大程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高效性,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物理、高效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存的科目,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学生需要从实验中观察,通过感官体验来获取知识,最后归纳验证结论。物理中之所以抽象,是因为物理学科中的概念,都是我们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比如磁场、电场、电流等,初中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知识拓展就更不用说了。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要重视学生们的情感提升和学习创造,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提供了机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必要性
1、新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互联网及大数据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大,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改革,争取早日完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也暗示着教育行业也要做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行动,其便利性与高效性,正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初中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非常必要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其新颖性、便利性可以使孩子眼前一亮,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间接的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的一些物理实验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教学,改变原来的板书、口头传授及空间想象,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实验视频、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虚拟实验,直观的使孩子们接触到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在老师备课、讲授、批改作业上都不同程度的减轻教学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书写很多内容,大量的书写,增大了教师的负担,且教师间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集合、共享也存在一定难度。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准备教案,其教学资源有专门平台供教师共享,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可以减轻教师的讲解难度,学生们更容易掌握知识,有效减少了板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直接性的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信息技术融合的误区
        当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时,由于教师对其的理解各有不同,会陷入一些误区,相对的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误区一:电脑实验模拟完全替代现实实验教学
        由于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不同,会陷入一些误区之中,其中就可能出现,部分教师过度信任、过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认为可完全取代真实的教学实践。比如初中物理实验,一般情况都会安排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验,新媒体播放的视频、图片仅仅是起辅助作用,如果完全替代了现实实验教学,学生们没有真正的去操作,感官方面缺乏认知,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没有真正的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兴趣及积极性,知识结构框架的形成都会有所影响,教学质量也相应下降。
误区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越多越好
        不管什么事物。都有自身的极限,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使用、融入往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经过一些粗略的调查问卷,大约三分之二的教师持有教学过程全程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观念,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这样就进入误区内了,通过图片、视频来代替实验,幻灯片ppt代替板书,网上作业代替纸质版作业,这样虽然老师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但是学生的知识获取会得到不能程度的影响,知识由“人灌”转变为“机灌”,积极性更加会遭到负面影响,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误区三:信息技术重辅“教”轻辅“学”
        会有部分老教师,使用过或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熟练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包括课件ppt的制作,那么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利于教师们的教学的,很多教师往往是直接搬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辅助教师的“教”,而不是辅助学生的“学”。
误区四:人机互动替代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教师上课多借助课件教授课程,教学活动也是依据课件来开展,学生们注意力都在大屏幕上,教师成为课件的“播音员”、“讲解员”,课堂逐渐成为了人机互动。跟着课件和老师的思路走,缺乏交流互动,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受到了影响。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策略
1、更新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为教师,服务主体为学生,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更加顺利、高效,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其的理解、更新思想观念。例如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参加国培计划学习;或者请一些专家开展一些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的讲座;开展交流会,教师们聚集于一起,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心得,比较一下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寻找探索合适的融入点及融入程度,实现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革新。
2、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合理上网查找资料学习
        教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好、比较实用的网站,那在新媒体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推荐这些网站,引导学生上网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从物理无处不在,校园、社会、生活中都有物理的影子。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作业,比如水果电池如何制作,学生们可以在网上积极的寻找相关知识,并自己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制作,并充分理解其他种类电池的优点及危害,逐渐环保意识也培养起来了。这样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各种意识(比如环保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样的融合才能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3、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在现实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小活动,适当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对所学内容具有学习的欲望、探索的动力,才能达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目的。比如,我们在讲解电时,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孩子们播放一些静电现象的视频,这些静电现象,可以弥补课本上的空缺,且更加直观明了,进而学生们就会联系到现实中的静电现象,对此章节的知识充满了未知的朦胧感,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此种方式,有效的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4、创新融合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信息技术确实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在备课,教案,板书等方面的压力减轻许多,但厚此薄彼,教师的压力减小了,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也会有些增加,出现学生观看课件一时难以理解的现象,所以教师应不完全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某些知识,教师应通过板书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讲解演示物理概念,以助于学生们理解,帮助学生们总结归纳出知识框架。而一些比较抽象,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实验验证的概念理论,在传统教育方式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展示出来,比如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时,光滑的、无摩擦、无阻力的实验条件我们无法提供,通过新媒体模拟,直观的讲解,利于学生们掌握,比起教师口头讲授起到更好的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创新,互相补齐短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重要一步。
5、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及服务主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的出发点是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加透彻的知识。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明白其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发挥好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主导手段。教师不能过大的估值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它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概念,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及服务主体,是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应合理、适当的应用,与传统学习方式共同作用,辅助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主人公的地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互联网计算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必然趋势。在整合融入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及误区,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更新自身观念,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跟进时代步伐,协调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整合关系。认识到目前的整合应用才刚刚起步,明白整合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孩子们的未来,积极推动两者的融合,真正步入现代化教育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王大志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索 [J]. 信息技
术教育 ,2007(01).
[2]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