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
摘要: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大量学困生都是因为计算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产生的,所以面对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分析学生计算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以此来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二年级;学困生;计算能力;提升
引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尽管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受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依然存在大量学困生,他们由于无法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导致个人计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困生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学习需要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目,学生借助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来展开数学学习,由于这种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所以很容易导致贫困生问题的出现。
2、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小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之后,他们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困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
3、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计算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正确的学习习惯。按照学习活动开展的规律,要想使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要认真做好预习,借助预习准确把握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以此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并在课后完成习题。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并没有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多小学生课前不注意预习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就很难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使课堂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大家都在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水平提升的策略
1、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基础上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从而改变当前小学数学现状,使学困生能够逐渐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计算能力。
以对学生开展“20-5=?”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来做好对学生的教学,只要教师将题目变更为班级内有20个同学走了5个,还剩下多少个?学生立刻就会改变对数学问题的看法,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非常讲究方式和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想要把数学学好难度很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来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大问题,尽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大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分析学困生出现的根源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提升计算能力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家庭作业布置的习惯,将预习下一节课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适当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量,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对下一节课知识点的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学习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当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逐渐养成了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就会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针对学生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借助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按照数学计算的标准方法,按部就班的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计算,一旦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就能有效避免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3、认真做好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困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注意审题。所以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要将此项活动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计算过程出现错误。例如在指导学生计算“84+26=?”这些问题使大多数学困生在看到问题之后立刻就会非常兴奋的写出答案100,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只看到了4+6和8+2都等于10,于是就在匆忙之中直接忘记要进1,导致计算出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字,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并没有熟练掌握口算的技巧,就使用一步一步计算的笨方法来展开计算,通过大量计算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教师要积极借助例题来帮助学生分析审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困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认真做好对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很难有效展开数学计算,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自信心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优等生的错误做法。也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困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回答之中,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要积极应用激励手段来引导学困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只要教师能够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使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就能使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提升个人对数学学科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数学学习。
结束语: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师的难题,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出现的根本原因,借助对问题的分析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审题能力来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到师生互动活动中并逐渐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和解题习惯,快速提升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兰.小学数学中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14.
[2]陈岩.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J].知识文库,2021(08):143-144.
[3]曹杰.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水平提升的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20(06):50-51.
[4]贾文军.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写算,2019(2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