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莹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省宁德市355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注重数学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勤于分析思考、敢于提问质疑、通过综合实践验证,强化知识的掌握,让小学生更好的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数学;实践;思考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天真的年纪,思想正在发展,看重课程的活跃度和吸引力,不愿意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主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把握教材核心,合理创设实践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使之与生活素材结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授课内容整体把握,在合适节点设置实践活动,做到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进行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与课本知识有所对应。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尚未形成完备,生活经验较少,动手能力较弱,教师在设置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从小学生的角度思考活动的吸引力,从教师角度考量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综合评估举办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在班级创设商店情境,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小玩具或文具以及少量现金,在班级中互相交易,不断作为卖家和买家,对钱币的单位及运算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丰富实践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实践活动多在教室展开。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应当突破场地的局限,可以在实践活动基地、操场等场地举办。教师也应当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主题,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对称轴”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剪纸,剪出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学生既能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对对称轴与对称的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对中华传统剪纸艺术有所了解,认识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美,从而更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明确,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研究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为了在未来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是相辅相成、彼此作用的。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营造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班级实践活动中活跃思维、积极参与,形成在实践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安排学生利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七巧板进行了解,拼成各种图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猜测对方拼的是什么。接着,教师要将实践重点引入对平行四边形的了解,找寻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接着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游戏拼图方式了解平行四边形,还能够在未来的几何知识学习中,灵活运用七巧板等模型道具,融会贯通,以实践探索内涵。
四、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拓展
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正向反馈和肯定;对于不太活跃的学生要及时询问原因,是对这种类型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其性格较内敛。教师应当给予不同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注重方法引导,因材施教。
教师还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应用情况有所掌握,对于个别知识掌握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后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对于全班学生整体反馈理解困难的部分,教师要及时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对实践活动的设置进行复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改进方法,以便在后续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规避。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实践与知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从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离不开的一种实用性工具,从而更能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应当把握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悉心钻研、吃透教材,合理适当地运用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松,牟艳.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公关世界,2020(20):156-157.
[2]叶美婵.让学生增长才干——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31-332.
[3]梁瑞.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分析[J].教育革新,2019(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