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学 浙江 衢州 324015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被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但是就目前应用的情况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是在课堂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分组不合理会导致学生组内合作不好,从而不能够实现合作效率的提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发挥作用等,这样就不能够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途径 意义
【正文】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以个体独立的方式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小组内,或者是班集体内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自身合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拥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对于教学案例和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主动探寻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一、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1.1全民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个别的学生,全民性原则更加是对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体现,表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不能让优异的学生走在队伍的前列,同时也不能够因为某位同学的暂时落后而抛弃他,也就是教师要迎合每一位学生的学生情况,切实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内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
1.2主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要想体现出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做到两点,一方面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散发出强大的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另一方面就是要采取民主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也就是教师要充当教育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的进行语文的学习,教师则需要时不时的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直困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的进行语文的学习。
1.3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形式的开放,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教育内容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这样才能够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学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教师也不应该将学习局限在课堂之上,学习的内容束缚在教材之中,教师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面对未知的挑战,拥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通过启发,讨论,探究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过程的开放,不限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师在给学生分组之后也不能就固定人员分配,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变化,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搭配,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实现强强联手,从而实现对于问题的解决。
二、探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2.1依据学生实际,构建合理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需要教师更加充分的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分组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工作来开展。首先,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等,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确保各个小组之间差异越来越小,同时也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教师在了解学生时可以采取调查表、平时观察的方式,让教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课下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谈,与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学生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给教师,从而实现科学的分组。其次,教师要注重规定组内成员的人数,一般人数可以为4到6人,如果组内成员较多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所事事,组内成员较少,则会导致相应的教学任务不能够完成,也不能够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最后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决策分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给组内的成员一个明确的分工,从而导致小组成员内呈现一盘散沙的情况,组内学生都是各干各的,就无法真正的实现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可分为小组长记录员,提问员,汇报员等,让组内成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能够有事可做,这样每个小组也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教师还要注意让组内成员进行角色的轮换,这样才能收获不同的体验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就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给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本单元主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教师需要认识到组内每一个学生所擅长的运算也不同,这样教师就要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运算任务,都涉及到本单元所学习到的运算方式,让小组成员内进行共同计算,自己在预算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相互提问讨论,这样小组内就可以很好的学习运算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小组长要负责组内合作学习统筹规划,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以及进度,也就是教师要培养小组长的大局意识,让其能够拥有较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提问员来说,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充当提问员,对自己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而组内真正的体能原则要注意提问的价值,让组员能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进行相应的解决,这样学习小组才能够真正的解决相应的问题。对于记录员来说,要学会捕捉小组内有意义的问题和疑难点,要注意总结和提炼小组合作的成果,以此来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对于汇报员来说,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的表达出学生在进行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合理且明确的分工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2适当给予指导,提升合作学习实效
初中生虽然相对小学生来说拥有更高的能力,但是同时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合作能力作为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养成的能力来说,教师要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此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表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表达的平台,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经常在课上进行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不断的进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敢于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和作过程中能够倾听别人观点,然后再进行思考,对其中自己存在疑问的方面进行提问,这样小组内成员能够合作的解决相应的疑问,学生也能够实现自主的思考。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讨论协调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讨论,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不是一味的固执己见,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安排好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工作,这样就能够实行分工合作。
有的学生可以负责画图,而有的同学可以计算线段的和差,而在学习角与角的度数时,教师就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负责角的绘画,一部分学生负责度量角的度数,要明确的分工更利于学生认识图形,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难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想法断定角的大小,然后就会忽略别的学生的观点,这样就不利于提高合作效率,在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吗?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倾听,让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有很好的改善。小组成员也能够静下心来来倾听组内成员的观点。在进行余角和补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给出两种角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应特征的探究,以此来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2.3设计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给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在传统小组合作的模式中,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并没有较高的价值,学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性质也不高,这样就不能够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设计有效的合作任务,这样才能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任务设计时,也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此过程中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任务设计时还要注意任务的主次,给学生提出主要的任务,让学生能够了解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让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也能够围绕相应的主题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就能够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跑题问题的出现,小组长要接受到教师任务的主体,在组织开展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主要任务为中心,以此来提升小组合作讨论的效率。教师还要注重合作任务的简洁性,让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任务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接受相应的任务后,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体现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例如在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合作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解法,掌握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应的学习,老师也给学生进行了主要合作目标的布置。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其通过小组合作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概念和含义,能够基本上解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要主动地让其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此后还要进行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的研究,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提升,也能够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小组教学任务的布置时,还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布置,比如你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什么样的形式吗?又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问题是的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
2.4及时展开评价,满足学生发展心理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形式,教师也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一个及时评价的机制,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的思考自己小组合作的效果,从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能够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优异,渴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认可,同时也能够希望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样就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就要及时的展开评价,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及时的反馈机制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解决相应的问题,也就实现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直接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的优势,而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要委婉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指出学生问题之后一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让学生指导自己的优势,这样学生就能够接受教师所给出的评价,并且不断进行自己存在问题的整改,这样就能够实现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想法,逐渐的给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信,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的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本单元的分组学习,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本单元主要涉及到分式的基本性质,乘除加减等运算,所以教师就要积极的进行相应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应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收获相应的成长,同时也能够收获不同的思想。
三、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3.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比较丰富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够让成员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之间也能够进行相应的激励,学生就能够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让小组成员在相互鼓励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集体意识,从而实现对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于学生的激趣教育,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的教育之中,与此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之路做铺垫,让学生能够终生的学习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
3.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班容量是十分之大的,这样班级内就会有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的学生十分内向,不会主动的在班级内发言,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得到安慰,从而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就给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氛围内,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加强实践过程,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在数学课堂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总结反思,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主动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定,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举康.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5-266.
[2]吴立宝,夏马成,许亚桃.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6):60-66.
[3]张艳维,曹高飞,许小芾.小组合作在高等数学课前预习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2):155-156.
[4]涂仁根.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