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李远群
[导读] 班级管理作为学生培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李远群
        平山第五小学
        摘要:班级管理作为学生培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班级的管理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目前班级管理当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由此,本文针对“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促进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心理健康
        引言: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交流、学习和沟通的场所。整个班级最直接的领导者与教育者就是班主任,如何能够通过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上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成为了班级管理中最值得热议的重要话题,也成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理想,提升学生身心健康、道德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保障。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在人类健康当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表现具有发展性、持续性的心理内容,是个体身心协调、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在后期的学习与工作过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特征及行为表现
2.1厌学的不良心理
        针对学生厌学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积极性和动力,对学习毫无兴趣,同时也难以主动的去克服困难,并缺乏去迎接挑战的自信心;其次,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导致自己在考试当中受到的挫折也会过大;接着,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和谐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后期的学习产生抵触;然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家庭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恰当,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一些有着坏毛病的同伴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就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所以周围的同学也会对其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2逆反的不良心理
        青春期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则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突出的不良心理表现特点。其在发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原因,也是这一成长时期当中学生身体迅速发展而导致的。此时的学生在思想上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觉得自己在做决定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再需要家长以及老师来对自我进行约束。由此,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自己的家长,只要是出现“不顺意”的建议或者管教,学生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心理以及行为表现。
2.3沉迷手机的不良心理
        伴随着现当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手机的快速发展,而且目前许多学生的家庭在经济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之家长带来的溺爱,智能化手机已经在学生群体当中泛滥成灾。由此,在每个人都拥有手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手机则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网络活动,例如:网络游戏、聊天以及其它的娱乐活动等等,而如果在此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较差的话,就会长时间的甚至是熬夜来玩手机,这必定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策略
3.1全面了解学生并有效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掌握班里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要与学生多做情感交流,主动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要了解,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特别疫情后复学以来,很多学生因为玩手机、电脑、与家长冲突等原因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如班里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女孩,由爷爷奶奶抚养,疫情复学后出现成绩下滑,厌学情绪严重,抗拒学习并且沉迷游戏;发现情况以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要求家长配合,刚开始控制手机时孩子很逆反,想要真正走进这个学生的心里,必须让她对班主任产生好感和信任,真诚、民主、平等的心灵和情感沟通,课间与她谈心,进行单独的一对一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妈妈一样的温暖,发现一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孩子渐渐开始转变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要注意技巧,所以要多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的新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3.2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当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创新来找寻能够更适应于学生发展且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全方位的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融入德育教育则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现当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个人道德素养的要求不断增高,通过班级管理中融入道德素养,能够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班干部的个人行为、表现、思想来影响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并展开相应的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3.3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展班级活动既能增强班级的活力,也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同时也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每周都举行两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设计形式多样的体育或益智游戏:如抢凳子、诗歌接龙、传乒乓球、合力吹气球、夹气球跑、美文朗诵、主持人大赛等,孩子们在快乐的集体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变得更加阳光自信、积极和乐观。这些班级活动要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责任,要有团队精神,还要敢于创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有力的促进发挥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独立创新。学生置身于这样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中,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4推动家校协同合作
        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想学生能够在班级当中得到良好的身心教育,就需要采用极为真诚的态度,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要和家长进行密切联系,相互交流,特别是在学生出现某种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设定出统一的方案,有针对性的从不同的环境予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启发,并予以改正,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家长通过家庭对学生展开良好的教育,而且还能够促进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与积极性,学校与家庭合力进行有效协调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促进班级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班级管理当中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需要首先了解到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对这些不良心理特点、行为表现进行纠正。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工作做细,要有爱心和耐心,讲究方式方法,家校结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营造优越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练就更加健康、强大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这方面工作的规律和具体做法,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探析[A]. 莫美福.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20
[2]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 杨云.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20
[3]新时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A]. 韩倩,徐萍,张宇,李洋洋.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20
[4]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A]. 丁琦.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C]. 2019
[5]“精准疏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A]. 李敏,李中桂.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6]新媒体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A]. 何淼淼.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7]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A]. 蒋玉东.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 2019
[8]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关系[A]. 郭利芬.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