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丽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第二小学 32580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领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有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和个人品质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校辅助教学的作用与优势,推动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德育教育;有效研究
小学生属于生长发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比较偏弱,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生就好比一棵树苗,需要呵护关爱和日常的修剪,才能长城参天大树为别人挡风遮雨,如果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那么在日后学生极有可能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对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偏离常规。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德育教育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改革以往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目标,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要经历风霜的洗礼,进入小学阶段的他们就像一张崭新的白纸,需要书写更多的内容充实,书写自己的人生画卷。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鼓励五育教育,以德为先,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科学的载体,如此才能让德育教育更好地落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政治等内容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人生成长发育的初期就能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意识,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为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识
班主任这一角色在整个班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的思想高度决定着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进步。小学阶段已为学生们开设德育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表面化,将内容进行传授,学生们并不能真正领悟和理解,更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有部分小学班主任的目光集中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重视,甚至有些班主任会将德育教育工作完全推卸到德育教师身上,这就导致整个班级的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思想认知和意识,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育教学期间,有很多学校都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并且对其工作也制定了教学目标,但制定的德育教学目标往往与现实情况下的教学活动背道而驰,目标定制不明确、思路不清晰,从表面上看制定的方向大,但实际研究会显得比较空洞,很难落实于实处。在真正执行时会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背离,使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德育教育工作因循守旧、单一死板
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下,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外界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能够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接收信息的方式也纷繁多样。在目前,有很多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采用多元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然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依然停留在以往教学模式之中,按部就班地传授着德育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实际体验,这就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将德育教育视为无趣的课程内容。
因此,德育教育手段存在滞后现象,更是当前德育教学工作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德育教育的有效研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五十分钟的时间,基本被教师占为己有,学生在整堂课程中非常被动,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很大的距离感,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抵触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内心需求,知道他们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为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等,发现学生在平时生活以及学习中出现不良习惯时,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开展。
(二)加强德育教育思想意识,营造班级氛围
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研讨会的方式,和其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一起,将自己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继而找寻到激励式德育的良好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教师要致力培养出成绩与品行兼优的学生,为其他的同学树立出良好榜样,带动着进行共同进步,对整个班集体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够提高家长和校方对班级学习方面的认可度,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强化德育的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争先创优工作当中。
例如,当学校开展卫生评比与课堂纪律活动时,我便时刻引导着学生积极地响应,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其树立起自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面貌,并借助着集体荣誉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可以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提升团结奋斗能力,产生责任观念。合理创设美德教育的主题课程,以科学、客观来评定德育教育的成效,以理论与实践为主要依据,培养小学生的德育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求实现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高效培养。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实践出真知,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但缺少真正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关感恩的主题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不仅加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知,还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实现高中班主任感恩教学的目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例如,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心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在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母亲节或父亲节用自己日常节约的钱为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根据父亲的喜好送他一份真诚的礼物。中秋节感恩全家人的温暖、重阳节感恩老人对自己的宽容和付出、国庆节感恩祖国国泰民安、和谐稳定等等。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和付出,能够深知父母的辛劳,感知社区老人的孤单,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积极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想要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发展状况,认识到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价值。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最后,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明凤.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 2017, 300(04):161-162.
[2] 房翠莲.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0, 000(0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