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郑丽芳
[导读] 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数学科目同样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郑丽芳
        平潭岚华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400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数学科目同样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全面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
        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基因,能够体现中国品格、中国特色、中国精神。曾天山教授说:“传统文化不会自然地在学生身上生长发育,必须通过教师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在学生身上进行价值的传递与文化的继承。作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将来在发展过程中,应摒弃简单的功利主义导向,不光是口头重视,还要在行动上落地生根,制度上加强,体现出我中华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进行了一下分析。
一、传统文化融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有着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必然会成为学习重难点,而学习上的困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进而难以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进一步拓展初中数学课程资源,还能增强初中数学的趣味性与人文性,让初中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承担起传授数学知识的责任,还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等得到全方面的培养与锻炼。对此,初中教师应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将数学知识中一些具有育人作用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但是从实际来看,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落后,特别是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个别教师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依然是坚持“精英教育”,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在坚持“唯分数论”,关注点主要是学生成绩,特别是学生的分数,不能将数学问题上升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这会进一步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应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用数学的眼光去体会数学的智慧之美,运用数学概念去解决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但是在数学课上,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够,甚至课上态度散漫,纪律性较差;尤其是在作业环节,存在抄袭作业和不完成作业等问题,这就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
        (一)以具体的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了解哪些知识和传统文化相关,并将该知识内容和背景充分运用,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载体,有利于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该知识点前,可为学生讲解在西周时期一部名为《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周公问商高当初伏羲氏如何确定天球的度数的,商高答道数学的学问主要来源于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一个矩形沿着对角线切开,勾三股四,对角线的长度一定等于五。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该知识的背景和原理。
        (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创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融合的新路径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同传统文化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而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意识且没有能力实现两者的融合。而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由此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潮流,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制造了可能。对此,首先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综合性发展。其次,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光是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来导入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展开数学研究活动,在学习完数学知识点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研究有关的数学古籍,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学生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古代人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勾股定理后,应组织学生对《周髀算经》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鸡兔同笼的问题后,应组织学生对《孙子算经》深入了解,正确的数学研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重要的教育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认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做到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数学史料、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并逐渐爱上数学,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夏兴波.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19(09):191.
[2]陈新刚.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J].科普童话,2019(33):2.
[3]叶倩倩.让传统文化浸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