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丁艾年
[导读] 为了适应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全国各地已相继在高中阶段推行了新课程改革
        丁艾年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1500

        【摘要】为了适应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全国各地已相继在高中阶段推行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传达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理念下,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问题,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三维目标 主观能动性 探究 分组 启发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以“填鸭”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一切围绕学生能顺利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潜意识里忽视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工具学科的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培养。幸运的是,在从事教学工作不久后,学校组织了新课改的学习,给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带来了一次大换血,并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履行新课改的要求,并做不断地转变。
        一、建立三维目标
        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记住操作,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在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2.2《获取网络信息策略与技巧》一课中,学生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在网络中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介绍完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类搜索引擎的知识内容后以及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比赛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准备的题目类似《开心词典》,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生活等知识。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智力与动手的挑战,小组之间互相比赛,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同时把“信息的甄别和评价”的内容穿插其中并作适当引导,那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情感目标也就相应的实现了。
        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发挥聪明才智巧妙地设置情境,积极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譬如学生在学习衔接教材2.1《加工文本信息》这一章节,其实教师在这几节课的教学中,根本不需要不断地演示,因为word软件的常用操作相对而言不是特别复杂,教师放开手,无需太多讲解,只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参考书本,小组之间相互探讨,教师巡视指导,并将难点指出,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集中答疑环节,集中答疑环节中学生主动提出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补充。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后发现学生课堂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高效率地完成制作篮球赛通知、制作篮球赛报名表、篮球赛海报等任务。这次实践使我充分相信新课改的科学性,应坚定积极地贯彻下去。
        三、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一)分组教学
        在学期一开始将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每5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分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组内成员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由于每一组有了自己明确的任务,学生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学什么,探索什么新知识,有了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了,提高学习效率。
        (二)让学生积极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制作素材采集表,采集作品三个模块“校园风景”、“学生活动”、“教师风采”的素材,其中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学生在校园中采集一部分素材,可以使用照相机或者智能手机采集照片、视频,利用goldwave录制声音。


        学生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期间涉及到Photoshop、goldwave、flash、超级解霸、ulead videostudio等软件的应用,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不熟悉的软件有goldwave、超级解霸、ulead videostudio等,利用几个课时带领学生学一遍,将学生引进门,学生将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参照书本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有创意地进行加工。
        素材加工好了之后,作品要开始集成,教师指导学生完成authorware基本操作的学习后,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完成作品三大模块“校园风景”、“学生活动”、“教师风采”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有创意的展现自己的作品。
        (三)奖励优秀作品
        在学期末教学评价中主要依据每位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然后再选出较好的作品放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展示,请老师和学生打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予以奖励。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设置问题情境
        根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置问题,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和手动起来,当大脑中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并着手解决,这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课堂教学经验,每当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总是非常的活跃,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情境这样的环节在教学中屡试不爽。
        (二)迁移、发散知识
        思维通常可以理解是整理已知信息并考虑各种可能性,以有助于得出问题或对对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思维的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发散达到教学目标。在word软件的学习中除了完成书本中制作海报、通知、报名表、电子报这样的任务外,还补充迁移让学生学习利用word软件编写合同,学习合同的格式,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教授《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申请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外,还补充了如何利用网盘存储文件,这个知识点虽然书上没有,可是学会网盘的使用,会给学生的网上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
        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每节课任务完成情况,可以采用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进行教师评价,经常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建立记录表进行记录。
        终结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在学期结束或整个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价,在一学期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出一张试卷,根据信息技术考试的特点试卷分为理论部分和上机操作部分,理论部分也可以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试。上机操作部分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根据试卷提示在多个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做出一个小作品出来,期末考核成绩占总评的30%。
        根据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分出A+、A、B、C、D五个评价等级。在教学中只有把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更全面,更有效,才能起到评价的积极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以敬业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不断地学习,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自我完善,在自己成长的同时才能促进学生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2]李方标.寻找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平衡点——浅谈新课程实践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物理通报,2009(2).
        [3]康瑛丽.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后的感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4]王仁荣.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考试周刊》2012年第7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