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教学设计,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陈正金
[导读] 教学设计贯穿到学习的始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发展意
        陈正金
        福建省漳平市象湖中学 364409

        摘要:教学设计贯穿到学习的始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发展意义。教学设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探究初中学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关键字: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研究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关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建模、逻辑、想象、抽象、运算、分析等几大方面。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开展环节,在这个过程之中通过学习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学习,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也要逐步去展开教研,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思维意识的形成为依托。笔者认为,从核心素养背景出发下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是落实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养
        以人教版§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的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从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两种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书本上对称轴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之中的路径问题。
        2.能运用轴对称变换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设想等方式区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问题区转化为实际问题,提高其思维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际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对问题的分析、整理,抽象,概括的过程,发现轴对称的几何图形的特征,构建最短路径的几何模型,去逐步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用两点之间距离以及对称轴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角度去逐步解决实际问题。
         3. 创设学习情景,走进数学世界
        利用生活之中的情景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疑惑,带着探究心理走入到数学世界之中。
        事实上,三维教学目标角度下,用“会”、“能”、“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表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了教学可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上,三维目标的指向性明显不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目标,促进其知识技能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逐步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数学地观察
        以人教版§13.4《最短路径问题》的教学设计为例。
        教材中是这样提出问题:
        问题1  如图13.4-1.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教材虽提出一个以现实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但缺乏故事性,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例实际上是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教师可以对问题1设计一个故事化、情境化的前提:
        传说一位古罗马将军问一位当时最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一个百思不解的问题:……。同学们,你能帮将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进入到数学世界之中。
        2.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实现优质的思维交流,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源设计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梯度发展。上例问题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串:
(1)试问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问题?

(4)大家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证明通过此法作出的点C 就是所要求的点呢?如何去证明上述的距离为最短?
请小组派同学上讲台给大家展示、分析与表达: 你们是如何思考的? 你们是如何想到的?
        设计意图:问题(1)是数学抽象过程,问题(2)(3)是实现数学建模过程,问题(4)培育数学推理和数学表达过程。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表达证明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这些活动过程本质上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
        3.设计多样化的数学问题,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只有在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完善地发展。
        在上例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停留在“将军饮马” 问题的解决,就没有达到创新和知识应用的价值。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如“造桥选址”、“费马点”等,这类就不一一赘述。
        优秀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是拓展和突破学生的思维瓶颈的关键。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胡廷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 教师通讯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