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媚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浙江 温州 3256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步入了正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伴随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在教育事业中科学涉及范围很广。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怎样把探究性实验教学应用到初中科学中去呢?此篇论文将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 应用探讨
【正文】初中是素质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初三的学习,它是学生迈向一个好高中的关键一步,初中学习内容比小学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初中科学也比小学科学更加系统和深奥,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科学作为一门涉猎较广的学科,可能会有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不理解也不感兴趣,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探索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则给老师带来新的启发,需要老师在讲课时把探索性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基于此问题,下文将进行简要论述。
一、运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到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现状
探索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分为探索和实验两个方面,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并进行不断的实验,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去,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要亲自去验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好处,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当前初中教学方法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老师讲课时总是遵循传统,固守成规,总是把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消化的过程,往往造成这个知识点没学会又开始学习一个知识点,造成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现状;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步调不一致;初三的学习科目增加,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学生不喜欢科学所包括的学科;学生上课开小差现象多,对老师的教课内容不感兴趣;初三的学习内容繁重,老师一味的追求讲课速度,忽视了讲课质量。老师在做实验时一步一步地交给学生,学生缺乏独立动脑思考的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真正的把探索性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运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到课堂中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初三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也即将面临中考的压力,但是学习不能一味地死学,不能不知变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利用视频音频等形式来不断的吸引学生的目光,有位伟人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一个人一旦对于某件事情有了兴趣之后,便会对这件事进行深入的学习,而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往往是带着喜悦和快乐的,做这件事也是不需要别人催促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自己会主动去做的事情。一旦某个人对于某件事情不感兴趣,即使他人在怎么催促,也不能感化他的内心就像学生对科学这一科目没有兴趣的话,老师再怎么讲,老师再怎么催促,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毫无用处。有了兴趣则事半功倍,老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有学生对学习科学有兴趣,老师才能把探索性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时,这一节主要介绍是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等知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但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原因,借这个机会老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本知识相符合的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的纪录片和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太阳系和恒星的状况,播放视频还能让学生在疲惫学习的同时,不断的放松身心,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世界的奇妙。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布置一些小问题,比如:太阳系都包括什么?我们人类活在哪一个部分?太阳系上包括月球吗?恒星是什么?等,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不断的动脑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找答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还能不段地进行探索学习。也能逐渐的提高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课后还可以发起观察一年不同季节太阳位置的小挑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逐渐地把探索性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课堂效率。
2.2打破传统陈规,多多带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
课本上的知识终究是枯燥乏味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知识从生活中来,知识取自于生活,老师在讲课时也大都依赖于课本上的内容,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光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带领学生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断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课本,见识到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对于实践的探索,让学生在切身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做到完全的消化,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去学校周边开展活动,一边在游玩时以便进行观察,把学生分两个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活动,对小草的生长环境进行观察。一组观察阴暗潮湿地区的小草的生长,另一组观察阳光明媚下的小草的生长,以十五天为一个周期,每天观察小草的生长状况并进行记录,最后十五天后得出结论。到底哪一组的小草生长的更好更旺盛。最后得出环境对生物是否有影响的结论,做到让学生真正的自己去探索,把探索性实验教学也真正的应用到了课堂中来。
2.3建立小组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施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做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以往做实验都是老师一步一步的带领学生做,这种方式是起不到作用的,课堂效率也不高,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想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对本次实验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提前把学生分为两个人一个小组,把必要的注意事项、操作技术、规定的实验步骤交代清楚,由学生自主独立合作完成整个实验,做完实验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分析正确的结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纠正,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实验技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真正地把探索性实验教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
【结束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老师要学会逐渐放手,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的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自己学会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老师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老师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让探索性实验教学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打破传统陈规,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既是对社会发挥的积极响应也是为跟紧新课改时代步伐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剑宾.基于学科本质的初中科学活动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由一道中考说理题引发的理性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2):99-100.
[2]李子云.探究初中科学实验环节中问题细化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