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集安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也在不断接受新颖的教学理念,尝试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与创新,由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展开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1 小学体育的教学特征
1.1 教学内容的娱乐性
当前教学最大特征就是教学内容的娱乐性,由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程度不高,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课程一般会设立大量类似于蹦跳、奔跑等的游戏环节,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小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能力。 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1.2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是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特征之一。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来对课上内容进行设置,并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在课上的专注力,从而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上的配合性,从而极大程度上发挥小学体育课程的效能,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顺应社会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中国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
1.3 体育教学的启蒙性
小学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启蒙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不高,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自身的认识程度不高,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程度,促进其创新性的提高,并让小学生形成保持身体健康意识,对于其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从而帮助小学生健康发展,对促进其全方位素质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进而促进教育行业的顺利发展。
2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2.1 做好体育教学备课工作,奠定教学效率提高基础
不管是哪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周密而又有效的工作计划,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需要立足细致而又全面的备课来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个人的职业态度上进行优化,客观准确地对待体育教学,同时重视备课环节,在备课中探究如何更好地将体育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如何丰富和运用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好体育器材,如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及做好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除此以外,教师在备课中还需要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设计面向不同年级与年龄阶段学生的体育训练计划,结合具体年级和班级来细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体现出差异性。
比如,在教学篮球时,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和模仿相结合的直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技能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在对跑步类课程进行教学时,为了避免教学活动过于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游戏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保证教学效率。
2.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主体在于学生。 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 往往都是以教师为核心以及出发点来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与当前教学理念不符。 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 我们必须认知并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小学体育创新教学。 以学生为本,则体育教学也就要关注学生的特征,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要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手段, 从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要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例如,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体育游戏这种形式,寓教于乐。 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各类体育活动, 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们还要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快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3 提倡团结合作,培养集体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主要阵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懂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与人合作、共同向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下良好基础。为此,教师需重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体育训练,让学生为自己的团队荣誉积极参与体育竞争,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可以从“量变”发生“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之时,为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立定跳远”竞赛,成绩按平均值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比较高,哪个小组便获得胜利。在此之前,笔者会提前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身体素质、弹跳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比,采取“优次穿插”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以尽可能地缩短组组之间的差距,让小组与小组间可以公平竞争,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为了团体荣誉而奋斗,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立定跳远的相关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4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际体育教学环节设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力与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设立教师监督标准,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体育学习,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自身运动能力的锻炼,逐步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威威.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J].农家参谋,2020(12):209.
[2]刘忠.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内江科技,2020,41(0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