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滨州市惠民县麻店镇中心小学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根据教授内容对课堂进行改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主体为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途径方式,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对创设情境的具体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语文;课堂
在当下教育大环境所提倡的改革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关键。这要求教师们应根据自身积累的知识水平来对课堂内容进行新的改变。创设教学情境便是广大教师群体在长期以来积极求索得到的高效策略。创建教学情境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落实教育目标,同时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丰富的教学课堂。教师们应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将学生深度带入语文课堂的一种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语文课堂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们通常以课本为主要内容,课文中讲到什么,学生便接触到什么。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师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教学,极大地限制住了学生们的视野,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以被动为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教育模式的改变已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制定教学方案跟目标。语文课堂一切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这要求教师们要做到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到一年级语文“四季”这篇课文时,在让学生们学习课文前可以给他们留出几分钟思考时间,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心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可以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在一起讨论思考,在思考过后,让他们举手踊跃发言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可以说“在大家讲了自己心中的四季后,大家想不想看看作者家乡的四季是什么样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如果课文中的四季和学生家乡的四季不一样,教师可以讲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告诉学生们我们的国家很大,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四季特点,让学生对国家地理又有了新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联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教师在开始前给孩子预留了时间来思考问题,首先便使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让本会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也会提升,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最后,教师可以对生僻字进行重点解读,完成课堂内容。
二、借助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娱乐的本性。教师们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特性来制定特殊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教师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各项课堂活动项目,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开放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这种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整体的知识素养。
比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可以在多媒体中准备好江南的风景图、水墨画、江南音乐的音频等。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先播放音乐,让同学们欣赏我们国家的江南美景,还有著名的水墨画等优秀作品,将学生们带入到江南的世界中去。在欣赏完毕后,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诵课文,由于“江南”是一篇诗文,老师可以提醒同学带有情感和停顿地去朗诵。老师带着朗诵过后,可以组织学生们来一场小的朗诵比赛,奖励情感丰富的同学,鼓励缺乏经验的同学。这种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们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老师指导的朗诵技巧也会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帮到学生。如此一来,课堂开始的多媒体展示将同学们带入我国江南的美景中,使得学生们眼前一亮,对课堂内容有着更加集中的关注,提升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在语文课堂的内容中,常常出现对事物的理解和体会有着认知冲突的现象。所以,教师们应整合小学生的意见观点,创设一个适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们达成认知理解,解决冲突。
比如,在讲到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这节课时,老师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动画,来向学生展示小猴子下山这一过程。其次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来讲台前完成课堂内容的扮演,带动课堂气氛。一系列教学情境的创设完成后,教师们可以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如:“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你觉得小猴子的做法对吗?”等问题,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小组来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对问题内容的答案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是必然的正常现象。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回到刚才留置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同学们的畅所欲言,尽情表达。最后,教师在整合孩子的答案后给出他们正确的解释。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回到家的原因是它总是丢小捡大,它这个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小猴子的故事,教师们应教育学生们做到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不要被其他利益影响到自身,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最好。
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思考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问题,并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来完美地融入这篇课文的宗旨,也为学生们的精神树立了正确的形象。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小学生会出现的认知障碍,使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和态度。
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创设教学情境要求教师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热情,同时也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高效模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5,(10).290-290.
[2]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