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陈升学
[导读] 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改变传统单一性、单向性教学活动
        陈升学
        贵州省纳雍县寨乐镇双山小学
        摘要: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改变传统单一性、单向性教学活动。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通过多元化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带来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多元教学
        新时代的教育,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极大程度的摆脱一元化带来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在学习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的发展,现将从一下几个方面探究下如何借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新教学之始,激发学生兴趣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一件事的兴趣大不大,直接决定着他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的多少。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其比家长的期盼、教师的督促等诸多外界的因素要更能对小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笔者认为,开始汉语拼音教学时,也要想方设法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极大的勾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之后的汉语拼音的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加专注,效果也更好。
        在上第一堂汉语拼音课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急着直奔主题,而是先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几个童话故事,对于出生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的小学生来说,消遣时间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眼花缭乱的小游戏比比皆是,而那些曾陪伴了几代人的儿童故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通过笔者绘声绘色的讲述,这些个童话故事又重新焕发了光芒,学生都听得无比入神。笔者讲完了一个,学生还央求着再讲一个,最后笔者对学生说:“这些美妙的童话故事光靠老师讲是永远讲不完的,还要靠你们自己去阅读,告诉我,你们想自己去读这些故事吗?”学生纷纷表示:“想。”笔者接着说:“要想读这些故事,要想进入这美妙的童话王国,必须要掌握我们的汉语拼音,这是通往童话世界的唯一一把钥匙,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把钥匙究竟是什么样的吧!”通过这样的一个开场,激发了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向往之心,使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和足够的学习动力,如此一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游戏教学,提升课堂融入
        以往,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告诉学生抓紧时间做作业,少玩一会,多看书。殊不知小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够获取知识。游戏教学的理念早已有之,只不过引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近年来,游戏化教学才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而且出版了不少相关的著作,像《小学游戏教学论》《游戏教学-教师观念的改变与实践》等。那么如何让游戏与汉语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呢?下面,笔者仅分享一例。
        首先是游戏前的准备,教师事先需要亲手制作一些卡片,将已经学过的汉语拼音工工整整的写到卡片上面。课上,教师需要叫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然后把卡片分给他们。然后让学生自己看清自己手里卡片上的汉语拼音,最后由教师发出一些指令,然后学生依指令行事。比如,当老师说:“谁是字母y”时,拿到这个卡片的学生就要上前一步说:我是字母y。再如,当老实说:“字母b与字母a交换卡片”时,拿着这两个卡片的学生就要自动进行卡片交换。总之由教师发出不同的指令,学生依令行事。这样就使得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又收获了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多媒体的展示,提高识字积极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肯定是严重不足的,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督促,或者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但是呢,如果我们的方式太过强硬,方法太过单一的话,又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识字、写字不仅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种长久的过程,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所以,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这一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等方式,将所学习的生字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本篇课文围绕着四个季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各个季节的面貌。课本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图文的形式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也促进了对词汇的理解。除此之外,笔者还采用了其他方式,如朗读复现的方法、重点字——“霜”的识记和“雨字头”的认识用微课解说的方法、表示动作的生字用动作演示法、“游、池”用同偏旁比较法等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音韵美。
         四、养成读书习惯,打好朗读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读书习惯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读得正确”抓起。低年级学生朗读技巧生疏,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常犯错,所以有一些畏难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读得正确”,笔者经常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方法:
        多做范读。范读,是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低年级的学生尤为喜爱模仿,教师的范读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范本。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助力。为此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在群里读书打卡,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老师及时的表扬读的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有好的参考。同时播放每篇课文的语音视频,让学生跟读,这样一点一点的让学生打好朗读基础。
        笔者还经常把长句子进行划分,让学生明白在哪停顿。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学生读起来就轻松多了。这样从严要求,持之以恒,就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打好了基础。
        五、运用绘本资源,锻炼学生想象
        在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许多起、承、转、合的变化,合理的利用故事情节设置悬念,不仅使学生感受绘本故事中的奇妙,有趣,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阅读欲望。如《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绘本封面展开猜想:同学们,每次看到一本新的绘本,笔者都会根据精彩的封面去猜想: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你们也猜猜:这本书讲的会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样的导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阅读期待,走进故事中。
        六、利用微课教学,拓展课外知识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作为教师我们交给学生的东西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进行一定的课文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课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课外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就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了一些有关青蛙的知识。而且告诉学生青蛙是一种益虫,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青蛙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可以生存的,青蛙怕海水,在海里或者盐分多的水里青蛙很容易死亡,等等。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把握住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脉搏,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贞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8):108.
        [2]王美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7(7).
        [3]张广磊,王传亮.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路径探索[J].中华少年,201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