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来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442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求真”的学科,“真”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事实的准确性上,还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学生学习为核心,以适应高考为目标的教学。因此,历史教学应该与高考之间产生同一个较为统一的目标,让学生在聚焦历史真问题中学有所获。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真问题
最近几年,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往的纯粹为了高考服务的理念逐渐向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求真”的理念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核心理念。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想要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深入地研究高考命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教学中的真问题进行研究,在“求真”中让学生快速成长。
一、聚焦真问题——“真”在鲜活
在高考的历史习题中,有一部是时政热点事件的习题,这部分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进行解读的能力。而这些习题的素材往往是社会中发生的重点热点事件,是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的反应最为敏感,谈论最多的话题。而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这类事件的分析、解读的层次非常低,而教学的主要内容也集中到提升学生历史知识记忆程度上面,通过模式化的解答方式让学生能够拿到更多的分数。教师想要学生得高分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社会热点的解读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社会热点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全方位为学生解读这些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例如,中、日、韩等国与东盟十国签订RCEP,这个热点事件占据着热搜榜很长一段时间,这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更是党中央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大举措。追溯历史,中国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都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一些重要事件,在全球化曲折发展的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高考非常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该将这类知识系统性地拿出来分析,通过这些鲜活的历史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针对这一类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加深入。
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相似,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从追溯历史传统中得到启迪。想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使得历史的教学与高考问题统一在一起,那么教师应该进一步地重视对历史知识点的阶段性分析,通过历史知识联系现实问题,使得历史的教学更加鲜活。
二、聚焦真问题——“真”在思辨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汲取历史的教训能够让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少走弯路。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很多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对于是非分辨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不仅仅影响到学生做人,还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
实际上,在历史问题的解读中,思辨类型的问题最考验学生的分析能力,考验学生该类问题如何切入、解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该类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清末时期民族救亡斗争时,教师应该从救亡图存的探索与民族矛盾等方向多角度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对该时期的历史事件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地了解,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首先,洋务运动的发起是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技术的开端,为中国发展作出的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局限性,最终失败了,主要原因还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导致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这点;其次,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民族独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是由于其局限性使得本次探索未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最后,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积极意义拿出来与前几次对探索与对于救亡运动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在对比中认识到一个民族的独立需要经过血与泪的浇灌,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教学应该抓住高考的主要规律,将这些有关联的知识点放到一起进行解读,这种综合类型的教学能够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从对问题本质的分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得历史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发展赋予历史教学的新任务。
三、聚焦真问题——“真”在时宜
实际上,对于历史真问题,以前就有一些教师已经在关注和研究,但是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何为真问题。如果以现在的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问题的适度性才是历史问题“真”与“假”的评判标准,如果教师研究的历史问题或过于深奥或缺乏新意,或过于宏大或失于琐碎,或回避问题或脱离实际,都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对于历史问题的研究应该保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通过这些适度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对高考的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将历史教学有效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历史教学“真”问题,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问题的解读应该与高考大纲提出的要求相吻合,不能够背离考试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其次,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学习的习惯将问题进行合理地拆分,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去研究这些问题,将这些问题中折射出的本质解读出来;最后,教师应该立足于高考规律对这类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在科学合理地对问题解读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遇到这一类问题时,学生能够有正确的切入点,正确地去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历史的知识点学习,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中聚焦真问题,让学生在真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将历史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对历史问题的解答中不再茫然无措,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唐贤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学刊,2016(02)14-15.
[2]王洪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