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娟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城街道民主路208号江滨小学,322000
摘要:“养成型阅读”是一种新颖的阅读形式。这一阅读形式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策略构建养成型阅读模式,从而使小学低段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产生一种喜爱之情。本文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例,就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低段“养成型阅读”实践进行研究。希望对教师激发低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养成型阅读;家校合作;小学低段;和大人一起读
随着家校合作模式的提出,学校对教师有效构建“养成型”阅读模式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主动地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载体,有效地构建“养成型”阅读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大人”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下面,本文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例,就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低段“养成型阅读”实践进行研究。
一、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觉主动进行阅读的基础。然而,学生对于阅读,并非天生就感兴趣的。在学生还未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就让学生进行阅读,那么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须知,在阅读的启蒙阶段,低段的学生和阅读之间,必须有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可以是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还可以是邻居、老师等,总之就是那些能把阅读带入学生世界中的“大人”。换言之,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由“大人”带领出来的,需要大人陪伴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低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萌芽的状态。此时,家里的父母若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那么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而“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在这样的栏目中,父母和孩子在家里一起阅读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使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
3.有利于口头故事和书面文字的衔接
从某种程度而言,“和大人一起读”也是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方式。众所周知,幼儿园以听一听为主要的阅读形式,但是进入小学后,学生便接触了汉字。由“听”到“看”再到“读”,这样的转换之间需要一个媒介。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栏目,有趣的故事一下子变成了文字语言,在低段学生的眼中看来,这是一种新现象。他们既感到陌生又觉得新奇。而“和大人一起读”则有效地衔接了口头故事与书面阅读材料。
二、有效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的策略
1.多向互动,平等对话,积极阅读
阅读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以感受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可以体会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享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但是,对于初学阅读的低段学生而言,他们尚未找到正确的阅读路径,这就需要“大人”的引导。这里的“大人”可以是教师,也可是家长。那么“大人”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呢?须知,互动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下,大人可以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如此一来,孩子会以积极的姿态进入阅读的美好世界中。
例如,在阅读《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家长就可以以对话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首先,家长对孩子说:“狐狸一共和乌鸦有几次对话?”孩子说:“三次。”家长说:“在这三次中,狐狸都说了什么话?你把狐狸说的话从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于是,孩子对狐狸说的话进行阅读。其次,孩子问:“为什么前两次乌鸦都没有回答,而第三次就回答了呢?”于是,家长回答说:“因为乌鸦听了狐狸的花言巧语。”再次,家长与孩子就《狐狸和乌鸦》的寓意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互动式阅读使孩子加深了对文本情节的印象,也使孩子轻松快乐地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创设情境,身临其境,体验阅读
阅读不仅是张开嘴巴去读,还需要调动全身器官进行参与。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是安静的,而是活泼的。为了使低段孩子更好地体验阅读,在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大人”要充分把握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适合孩子的阅读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进行阅读,使其产生别样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阅读《胖乎乎的小手》这一篇的时候,“大人”就可以创设一种分角色朗读的情境,从而把文本读活。首先,家长带领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关注孩子的反应。其次,全家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这些角色分别是爸爸、妈妈、姥姥,还有兰兰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中,每个人不仅把文章读了出来,还会模仿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等,把人物的身份形象地表现出来。再次,家长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表扬,以此树立孩子阅读的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3.示范朗读,循循善诱,享受阅读
朗读,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阅读方法。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古代的时候,古人就已经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说它新颖,是因为朗读历经千年岁月依旧被今人采用并被赋予新的因素与形式。朗读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在教室中朗读,可以在校园里朗读,也可以在家里朗读,甚至在路途中朗读。可以说,朗读是一种方便简洁且有效的阅读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大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谁和谁好》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朗读教学法。首先,这是一首儿歌,有着较强的节奏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谁和谁好》的节奏美与音韵美。其次,教师范读《谁和谁好》,让学生认真地聆听。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一起感受阅读的氛围。再次,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谁和谁好》。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地倾听,并指出他们出现的错误。接下来,教师对学生说:“哪位小朋友愿意朗读一下呢?”于是,有的学生积极地举起了手。教师让小明进行朗读。在小明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边仔细地倾听,一边找出小明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朗读结束后,教师依次指出了小明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发音不准、停顿错误等等。听了教师的指导后,小明恍然大悟。再比如,在朗读《阳光》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拼读。让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如果遇到了阅读障碍,教师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让同桌之间相互朗读:一个朗读,另一个倾听并挑错。而后两人进行轮换。再次,教师让某位学生来到讲台上面向全班进行朗读。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环境,也是阅读方法,更是“大人”和孩子一同进入美好的阅读殿堂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大人”要主动地进行示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并以对话的形式与孩子进行互动,使孩子得以积极阅读,更要创设各种有趣的阅读情境,从而使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使孩子在脑海中萌生“想读”、“会读”、“乐读”的阅读信念。
参考文献:
[1]代丽娜. 分析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
[2]公丕范.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606(23):80-80.
[3]刘亚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35-36.
[4]刘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小学习作指导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