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丽
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四川攀枝花 617061
摘 要: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而忽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它与应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考试因不涉及口语表达能力而导致“语”和“文”严重分离,客观上导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低下。平心而论,口头的用法比书面的要广泛。在现代信息迅速发展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语篇的简洁性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加强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刻不容缓。纵观世界,欧美一些教育大国都将口语表达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新时期的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语言教师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增强人才储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如何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有很强的暗示、示范和引导功能。教师教学语言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日益丰富多样,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知识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掌握和表达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小学生的生活真理进行渗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出内涵深刻的文章,肯定是很难理解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文本的内容,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变化,只有充分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够从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里重要的内涵,这也才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有所美感,才能够高度且有效的加强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2.1规范性
不仅仅是学汉语,在其他任何方面,学生都处在成长和塑造的阶段,所以小学生会刻意模仿那些靠近并经常接触的事物。要树立好的榜样,就需要教师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提供好的造型模板。这些都要求小学汉语教师必须具备普通话专业证书,具有专业的教师素质,不得有非标准发音或地方发音。此外,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因不能上课而降低要求。由于学生在教室外也很放松,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更强,更易受外界影响。所以首先要严格规范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征。
2.2 生动性
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要具有生动性;它取决于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中文教材的设置,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把学生带进意境,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形象化思维。
中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李先生曾经说过:“在最感人的情景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都需要对其进行详细描写,让观众觉得他们在那儿,就像在那儿,就像在听一样。”生动的语言可以抽象成具体,让枯燥变成有趣,让深刻变成浅显。
比如在小学教授中文课文《月下之歌》时,就有“静默”的解释。假如老师仅仅根据词典将其解释为“雅致”,虽然很准确,但学生却不能理解其真实意境与内涵。
但是,如果教师创造了一个生动的阐释环境,效果是明显的。那是个月光下的秋夜,小镇的河边有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小径上只有远处的茅草屋,闪烁的灯光下只有断断续续的钢琴声。那也许就是本文所述隐居的最高境界。”这一形象的生动描写,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静”的氛围中陶醉,深刻体会宁静而宽广的意境。
2.3 科学性
通过语文教学传达科学、准确、细腻的情感,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是科学传播教育的本质所在。规范与确定是语言科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语言规范主要是指词汇的准确、发音的规范、语法的正确和逻辑的规范。由于启蒙运动时期小学汉语是小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此时基础稳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后面的理解主题,所以教师普通话要准确、规范,然后同样要规范,书写要规范。由于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师在言语表达、言简意赅方面,尽量不要出现模糊不清、模糊不清的情况,言简意赅、言简意赅的语言,使学生更易于吸收,同时也使教学更容易。
2.4 系统性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心理动因、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语言形成的不同方面特征及语言训练程度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语言知识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制度并不能简单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老师还可以把一些抽象词汇适当阐述,作为平时课程的补充,但主题不应偏离小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设计,都必须明确语言教学训练的全部任务,能够在最大限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
2.5 情感性
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入情感在其中,能够感动并吸引学生。知识只有加入情感的支持,才能够从中获取生命的感觉以及灵魂的存在。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从中掌握一定的语言情感在其中,才可以让学生从中更好的理解其中的语文知识。
2.6 可接纳性
为了让小学生愉快地、容易地接受教学安排,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表现手法上,应多采用小学生熟悉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手法,表现得更为生动活泼。
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法简单,词易理解,表达生动有趣,而且要在口语表达中自觉扩展抽象思维。对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大四学生来说,要注重口语的运用,更加严谨。
比如,我在教学《瀑布》这首诗的时候,所设计的课程就是这样的: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流,河水缓慢地流过;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水奔腾而过;海中的河水更加奔腾而过。不管是溪水、长江之水,还是大海之水,都一直往前流。但是有一种水是不寻常的,它并没有向前流动,而是从高高的山峰倾泻下来。您知道这是什么水吗?(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他们要讨论的是“瀑布”,而且他们的情绪也被激发了。有谁看到瀑布了?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水叫“布”?或许有些同学会想,看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该有多好!咱们来学首赞美瀑布的诗。这一教学方法,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长江、长江等水流向前流,显示出水流的另一方向——瀑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结语
语文教学具有规范性,生动性,科学性,系统性,感召性的特点。想要中国的课堂生动活泼,老师要运用诙谐有趣的语言让学生爱上中国,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有效的运用,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在文学教学中,能留给学生追求文学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教师需要体现语言美和形态美。
四 参考文献
[1]陶远秋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57-58。
[2]赵春林 小组教学是教法改革的核心——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教学的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0),69-70。
[3]张丽辉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